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21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76篇
教育   15506篇
科学研究   1182篇
各国文化   76篇
体育   518篇
综合类   888篇
文化理论   210篇
信息传播   3629篇
  2024年   384篇
  2023年   1639篇
  2022年   1726篇
  2021年   1194篇
  2020年   974篇
  2019年   840篇
  2018年   326篇
  2017年   465篇
  2016年   584篇
  2015年   726篇
  2014年   1585篇
  2013年   1145篇
  2012年   1406篇
  2011年   1355篇
  2010年   1094篇
  2009年   1057篇
  2008年   1599篇
  2007年   1078篇
  2006年   623篇
  2005年   634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385篇
  2002年   281篇
  2001年   172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职业体育、大众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构成了20世纪全球体育的三大板块。据此,作者认为,随着体育逐步为愈来愈广的社会大众所接纳,社会对体育的需求也随之扩张,这种需求必然会反过来刺激供给方式的转化,由此而形成了一个日渐规模的全球体育市场。和人们对衣食住行等日常物质需求不同,体育的需求是由有效的供给创造的。  相似文献   
53.
五是新角度。从新闻写作讲,这恐怕是抓问题求实求新的最重要方法。其哲学根据,如列宁所说:对于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也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是由各方面的因素决定的。看问题要从各方面去看,不能只从单方面看。”  相似文献   
54.
女性主义是一种文化立场,即以女性独特的体验、独特的视点来考察社会现实生活。新闻报道中的女性主义视角是指新闻记者、编辑在采写、编排新闻时具有一种女性意识,能够从女性的角度,而不是单纯从男性的角度来表现妇女,女性报道所表达的主题和内容能够代表女性的声音,客观、真实地反映女性的生存状态,并能够反映女性的权益,将之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积极力量加以报道。 当前社会新闻中有关女性的报道,其女性主义视角主要体现为: 一、力求客观、公正、真实地反映妇女的生存状态,体现出一种人文关怀精神。这主要表现在社会新闻对…  相似文献   
55.
关于自杀行为的城乡跨文化十年研究成果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检索1994 ̄2004年CNKI数据库中收集的心理学类论文,从自杀率、自杀方式、自杀原因、自杀态度、自杀倾向和危机干预策略方面分类比较了近十年来我国自杀行为的城乡跨文化研究成果,进一步揭示和分析了自杀行为的城乡差异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认为应将更多的目光投向农村,关注农村地区人群的自杀危机干预系统的建立和特定人群(女性和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56.
57.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学理念,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要提高合作学习的效应,在注重调动学生主体内潜的同时,特别要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能力,包括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倡导多维的思维方式、赋予启发式生机、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等。  相似文献   
58.
乡村题材网络短视频所引发的一系列现象级传播,为乡村振兴、旅游宣传等提供了更多机遇、注入了更多活力,不仅精品意识更强,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国际传播价值等也得到进一步挖掘与彰显。  相似文献   
59.
林海 《新闻战线》2022,(2):94-98
做好乡村振兴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主流媒体责无旁贷。本文结合现阶段乡村振兴对外传播的目标任务,以具体成效案例探索乡村振兴国际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60.
孙晖 《新闻战线》2022,(5):110-112
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系列纪录片《稻乡澎湃》创作的背景和出发点,也是其视角格局的基点。《稻乡澎湃》扎根乡土,取材地方,兼具历史性和现实性、特殊性和普遍性、时代性和乡土性,以真实为底色、纪实性叙事为主要手法、人物塑造为核心,展现了饱含家国情怀、极具风土人情的中国乡村振兴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