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1篇
  免费   2篇
教育   4013篇
科学研究   200篇
各国文化   127篇
体育   452篇
综合类   137篇
文化理论   53篇
信息传播   40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41篇
  2021年   62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35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57篇
  2013年   447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429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3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当今书坛,民间书法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对民间书法的个性、价值取向、美学特征以及史学价值等文化品格的分析,认为人们重新审视民间书法,是平民意识的觉醒,中国书坛,也将会由经典书法独领风骚转而变为民间书法与经典书法备显风姿,民间书法热潮过后,必然会迎来一个创作的高潮。  相似文献   
82.
课程虚拟社区是网络教育的一种形式,本文关注到国内书法课程虚拟社区建设和传播效果研究方面存在的空白点,在运行书法课程虚拟社区过程中利用传播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和专家访谈,得出理论研究和调查统计数据分析结论,形成初步的书法课程虚拟社区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3.
隋代历史虽短,但具有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它主要以楷书碑志体现。由于时代因素的影响,它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上承两晋南北朝遗风,下启唐楷尚法先河,可作为我们继唐楷和魏楷之外的楷书学习典范。  相似文献   
84.
书法教育,是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几年来,我们以"抓素质教育,办特色学校.创一流水平"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提出了"以书法教育为突破口,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全面落实索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85.
邓竹 《学子》2004,(11):44-44
张大千年轻时,曾毛遂自荐,向清末民初的两位诗词、书法兼工的名士李瑞清、曾熙提出要拜师学习书法,两位老师惊奇地收下这位20岁就蓄起了胡子的年轻人。李瑞清喜爱石涛的画,也收藏了不少石涛的真迹。  相似文献   
86.
脱离史实基础的历史知识,或为无意中形成,或为有意造成,有的是故障歪曲和窜改,其特点为与史实有一定的联系而非正确的史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历史知识。这种情况,不仅见于古代史,在近现代史中也不少见。作为史学工作者,应做好辨伪与真求、提高与普及的工作。  相似文献   
87.
书法品第论     
书法品第是古代区别书法水平高下等级的一种方法,品评以艺术至上,不以政治地位而论,由此,可窥见古代书法评论的真实精辟,书品等级常用神品、妙品,逸品,能品,佳品等定位。  相似文献   
88.
伴随着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化转型,毛笔的实用性角色逐渐退居历史的后台,于是,越来越多习惯于用键盘敲字的当代大学生对于书法的未来充满疑惑:当下的书法教育究竟有何价值?大学阶段学习书法究竟能有多大的收获?中国书法独特的艺术魅力又究竟何在?2004年,荣获全国高校出版协会畅销书一等奖的曹建博士的《大学书法鉴赏》一书,以集大学书法创作、研究和教育的多重身份对这些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相似文献   
89.
书法是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包含知识技法方面的内容,又有其丰富的人内含,书法教学不但要突出知识技法主题,更要关注人主题,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90.
作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先驱者,艺术大师刘海粟在书法上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曾师从康有为,专攻大篆和魏碑,后又学宋人,得米字神韵,他主张"艺术是生命的表现",强调创作灵性与激情,并将书法的线条运用到绘画中,确立了自己粗放豪迈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