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徐鲁 《出版科学》2000,(3):52-55
为松兄:遵嘱完成了你交给的任务,现寄上有关的东西:一,徐迟先生的照片三帧;二,徐的题字;三,徐的简介;四,我的“访问记”。“访问记”其实已没有什么新内容了,你看看是否符合贵刊的要求。在《语文学习》上发表文字,我还是第一次,文字、语句上的不当之处,请兄务必严格把关,以免贻笑大方。  相似文献   
42.
书简与东坡的学个性相结合,使其书简散成为整个苏“真、精、妙、达”的高度艺术风范的缩影,由于献传存中的差错等原因,东坡书简涉及到的一些人和事至今往往不太清楚,给后人充分理解其书简带来一定的困难,经考证,《与张君子五首》中的张君子应是张君予;《与江惇子秀才》中的江惇子为江端礼;《与孙志同三首》中的受主当是孙志举。  相似文献   
43.
许文舟 《大理文化》2014,(10):62-64
卖牛的父亲 我想起姐姐出嫁 那天早晨 躲在唢呐后面的父亲 像个胆小的孩子 木然地望着欢喜的人群 仿佛算不通一季作物是赢是亏 这次卖牛 谁也不敢与父亲说话 风这么硬 父亲的头发 比他的心情还乱 牛低头吃着 父亲则在一旁沉默 父亲粗糙的五个指头 变成梳子 从牛的背梳到胸 从牛的脸梳到胃 从此以后 犁头只能低头认锈 犁挂在老墙 装点惊蛰与夏至 那些饱满的牛阙 渐渐枯萎 再也没有人给泥土翻身给沙哑的蛙声灌水 牛走在后面 走在前面的父亲 还在说着什么 杂种的天气这么臭  相似文献   
44.
45.
游子衿的诗歌既强调感性表达,又强调情感经验,同时他还特别追求语言的现代性。他的诗深沉纯粹,主情而不流于滥情;重视语言现代性却又不走向生硬晦涩。游子衿的诗歌在寻求诗歌最动人的情感内核的同时,也追求抒情主义的现代性方式,这是他诗歌最有启示的地方。但是,"文变染乎世情",好诗有种种可能,游子衿对智性经验的拒绝,使他的诗观显出了自足而封闭的一面。  相似文献   
46.
夜里,我是一名孤独的歌者,为歌而狂,歌唱孤独的生命,孤独的唱着生命的歌。 偶然间,在废弃的园里拾得一本无字天书,翻开古色古香的书简只看到密密麻麻横七竖八的条纹。我一个劲地往后翻,我知道,这是一本关于我的书,它记载了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我的前世今生都在这书里,可我越往后翻越焦躁,始终找不到谱写了我未来的那一扉页,我哭泣着在园子里来回的寻找失主,  相似文献   
47.
19世纪60年代,法朗士等一批文学青年决定创办一个文学刊物。为了让这株即将出世的新芽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有一位同人建议请当时流亡在大西洋中盖纳西岛的维克多·雨果写封信作为序言。几天以后,他们收到了一封奇特的书简:年轻人:我是过去,你们是未来。我只是一片树叶,你们是森林。我只是一支蜡烛,你们是万道霞光。我只是一头牛,你们是朝拜初生耶稣的三博士。我只是一道  相似文献   
48.
中国电视读书节目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视与读书,似乎是两个相互冲突的活动,一个追求喧闹通俗,一个追求宁静高雅。也因此,许多人将中国电视读书节目的惨淡经营归结于二者的对立  相似文献   
49.
张国强 《档案与建设》2005,(4):29-29,32
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丰富的革命历史档案珍藏中,烈士书信可谓蔚为大观。这不仅是就其数量而言,更是指其内涵的丰富性与深刻性。这些书信有的写于革命征途上,更多的是落笔于阴森的牢房里,或疾书于告别生命的最后时刻。毫无虚词浮语的文字和个性化的言说方式,既真切自然地印证了雨花台烈士们生前的峥嵘岁月,又感人至深地揭示出他们高尚的内心世界。现择其部分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0.
以纪录片《书简阅中国》对经典历史人物形象、经典历史事件进程以及经典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构为切入点,探析该纪录片在重构经典时所运用的创新艺术手法:以“书简”为载体,将书信立体化、影视化。通过书信文本和特色配音重构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将相等经典人物的形象,通过情景再现和电影修辞重构经典历史事件的进程,通过书信对话和跨媒介艺术表达重构传统书信、古典诗词等经典文化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