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1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3679篇
科学研究   195篇
各国文化   52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172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725篇
  2024年   129篇
  2023年   402篇
  2022年   322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252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洞箫赋》是现存最早的音乐赋,它使汉代音乐赋的创作模式得以完成。在音乐美学思想上,《洞箫赋》动摇了儒家政治教化的乐教观点,使音乐团有的娱乐特性凸现出来,人们不再固守音乐伦理道德教化这一层面,而转向音乐艺术本身,探求音乐艺术本身的规律及技巧。在音乐描绘上,通过细致的刻画,精巧的设计,或拟其声,或状其貌,把感官难以把握的东西描绘出来,让读者在细细的体味中感受到乐曲的魅力。  相似文献   
972.
论杨炯及其文学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华阴籍人杨炯是初唐时期重要作家,初唐四杰之一,又是一位长期被人忽视的秦东古代作家。他的创作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和赋作上。其突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冲破上官体流风,开拓了新的诗风;二是促进了五言诗的定型化。  相似文献   
973.
清代常州府地方教育发达,独立于官学之外的书院数量位居江苏省首位.其家族书院有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在清代文教政策的背景下,书院不可避免地有科举化的色彩.龙溪盛氏家族的人范书院也是如此.从书院创设的目的、家族成员尚文重教的追求、“读书田”的捐置与筹措、对肄业书院的生徒的考课和义庄规条的规定诸角度,可以看出盛氏家族人范书院已是科举的附庸.  相似文献   
974.
《小雅》之诗兼具民歌与文人诗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其修辞方面,《采薇》一诗堪称典型,该诗以情写景而景中有情,以景托情而情中有景,达到了情融于物、景融于情的艺术效果.该诗赋兴合一的手法以及多种修辞方式的综合运用是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5.
天启五年,诏毁“天下东林讲学书院”。涉其名目者以东林为首,兼及首善、关中、江右、徽州等书院,其主持者皆入东林党籍,学术旨向略与东林同,皆“问道东林,力主正学”。以东林书院为中心,彼此交往不断,一扫王学流弊之迷雾,而使“程朱之说复揭中天”。  相似文献   
976.
私学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支重要力量.自先秦以来,历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至近代及新中国成立,私学的发展是曲折的,时兴时衰,几经废止,但私学在开启民智、传播知识和传衍文化上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在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必将永具蓬勃的生机.  相似文献   
977.
书院制是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高校内逐渐兴起的一种教育发展模式,书院制的教育发展模式指的是在高校的生活区建设结合高校发展特色、为学生搭建有利于其健康成长的发展生活服务平台,实现高校学生全员育人的教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978.
曹植之所以能开创赋体新境界,成为一代赋家,与他对屈骚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本文以曹植的《橘斌》与屈原的《橘颂》相比较,从中见到曹植在题材内容,表现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对屈骚的继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979.
人权理论是当代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重要问题,这一理论的产生与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反对封建社会的君权与神权的斗争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近代人权理论的产生与商品经济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作了颇有见地的论述。  相似文献   
980.
姚金要 《现代语文》2006,(5):99-100
江淹《别赋》中写到:“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干百年来,亲人在歧路之情,挚友临离别之感,拨动了多少人的心弦,并且这种离别又是人生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离别”也就自然成为我国古典诗歌中歌咏的重要内容。从先秦《诗经》到两汉的乐府,从唐代诗歌到宋元词曲以至明清的诗文,离别之情唱之不尽,歌之不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