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0172篇
科学研究   229篇
各国文化   112篇
体育   359篇
综合类   418篇
文化理论   73篇
信息传播   530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94篇
  2015年   482篇
  2014年   1074篇
  2013年   652篇
  2012年   716篇
  2011年   1021篇
  2010年   866篇
  2009年   841篇
  2008年   970篇
  2007年   705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423篇
  2003年   458篇
  2002年   407篇
  2001年   349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爵士"风格是格什温的个性名片,在他的众多作品中均有体现。本文笔者以第三首《前奏》个人演奏过程中的体验浅作分析,使得广大钢琴学习者了解格什温及他的《前奏曲》演奏。  相似文献   
92.
生命是美好的,只有生命,才能享受美好,刨造美好。生命没有了,一切也没有了,如同一棵树,当它的生命停止的时候,它的包括绿在内的美丽也就销声匿迹了;如同一座城池,当它成为废墟的时候.它的繁华和灿烂也就不复存在了。古今中外的文人对废墟多有感叹,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有精彩描绘:“片片瓦砾散落在荒草之间。断残的石柱在夕阳下站...  相似文献   
93.
梁珍明 《广西教育》2015,(3):102-103
苏轼的不少茶诗,渗透着禅学意蕴,将宋代禅茶文化的特色展露无遗。他以独特的艺术眼光,将茶、诗与禅三种元素融为一体,将禅意凝结于诗意与茶香之中,同时展现出诗人深邃圆融的生命境界。  相似文献   
94.
沈荣 《考试周刊》2014,(59):34-35
<正>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优秀的诗歌语言精练含蓄、生动形象,往往具有深邃的意境,蕴含丰富的感情,为广大青少年所喜爱。我校将诗文雅韵引进校园,挖掘其中的德育因素,巧妙融入环境文化、课堂文化、活动文化、精神文化之中,建构特色  相似文献   
95.
古代说理诗以其具体生动的形象生发议论的方式值得学习借鉴。该文结合高中作文教学实践,从三篇说理诗的赏析中得出以小见大、巧设比喻、言此意彼等说理方法,并以一篇学生的习作为例,评析反思了这些写作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96.
97.
琦君散文被视为台湾"闺秀文学"的代表,体现了"闺秀派"文学的艺术特点。琦君散文中穿插运用"口语式的絮语""书卷式的诗语""动态化的叙述语",文风朴实,语言疏淡清朗。  相似文献   
98.
关于“金灯花”在文学上最早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见江淹的作品《杂三言&#183;构象台》《金灯草赋》。自唐代金灯花开始入诗,到宋代发展至高峰,至明清以金灯花为题的诗作日渐稀少。金灯花因从佛经中来故其和佛教关系甚密,许多诗中以“曼花”指代金灯花来书写佛理。  相似文献   
99.
陈绍琴 《成才之路》2014,(19):57-57
正"秘妙",是王国维先生的用语,类似于"诗眼",用通俗一点的话说就是诗词中言语情趣的"亮点"。换句话说,就是"心中有,笔下无"、难以用文字尽述的情趣或隐含意味。针对不同的诗词,"秘妙"有时是一个字,正如"杨柳绿千里"的"绿"的意蕴;"秘妙"有时是一个词,恰如"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穹庐"的博大;有时它又是一个场景,如"日出江花红胜火"中那一片红得胜过火焰的江花;更有时,它不在字里行间,却在读者胸臆中。找准诗词  相似文献   
100.
古人把离愁凝聚成美丽的诗行。长亭、杨柳、灞桥、美酒……或依依不舍、无语凝噎,或故作旷达、潇洒挥手,或凝视前路、忧心忡忡……每每吟诵离别的诗句,总能从其凄美的画面、难以言说的意境中体会到复杂、真切、凄美的别情,让人回肠荡气,感慨万千,回味无穷。虽然都是离别,但离别的人不同,离别的原因不同,离别的时间不同,离别时的心境不同,离别后的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