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良宵》是刘天华先生于1928年的除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是一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二胡独奏曲。全曲动听,豪不张扬,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良宵》并不是欢闹的曲调,却比欢闹更加有内涵,那种文人所特有的委婉含蓄,向我们真切阐述了更加深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2.
《烛影摇红》作于1932年。这是刘天华创作的最后一首二胡曲,28天后这位天才的作曲家就与世长辞了。此曲的曲名是借用宋词同名词牌而来的。"烛影摇红"原是北宋词人王诜《忆故人》首句的前四字:"烛影摇红向夜阑,乍酒醒,心情懒。尊前谁为唱《阳关》,离恨天涯远。无奈云沈雨散。凭阑干、东风泪眼。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庭院。"当时著名词人周邦彦用它作为题名另作新词,后来就成为一个词牌了。刘天华用词牌来作为曲名,也仅此这一首。不仅说明刘氏古典文学的底子深厚,而且与用"吟、操、行"等一样,偏爱用古典曲  相似文献   
13.
<正>一、通过歌曲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歌曲教学是音乐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活动中如能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作用,培养学生音乐想象力,则能更好地达到音乐教学目的和完成音乐教学的任务。如在教唱《小小的船》的开头导入时,我先出示许多形象逼真的星空图,这样既让学生直观  相似文献   
14.
15.
文章论述了二胡曲《江南春色》演奏的感悟和体会。  相似文献   
16.
刘天华现代二胡学派发展至今已经有八十余年的历史了,在这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中,经过凡代人的努力,无论从二胡乐曲创作、演奏技术、教学与教材的系统性、乐器制作等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从四个阶段重温“学院派”二胡艺术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正>师:同学们,菲格雷特总统在这次特殊的葬礼上会讲些什么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师:课文中哪一段概括地讲了菲格雷特总统演讲的内容?生:第八自然段。(大屏幕出示第八自然段)师:谁来读?(指名学生读)师:你读得很激动,谁能读得流利一点?(指名学生读)你读得很流畅,谁能读得比他声音还响亮?(又一位学生朗读)她读得饱含深情。让我们一起读。  相似文献   
18.
二胡曲《蒙风》具有鲜明的内蒙音乐风格,节奏豪放,乐思简练,演奏时的难度系数较高。本文以《蒙风》为研究对象,从创作背景入手,把握音乐的创作风格特征,探讨其演奏技巧与音乐情感,并较为系统的整理并总结,为其他对于此曲的二胡演奏者和学习者提出一些感同身受的意见。与此同时,作为一首新创新性强的现代二胡作品,《蒙风》将民族特征与现代演奏技巧进行了有机结合,而理清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文章研究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徐碧 《中文自修》2008,(6):30-31
《听松》,一般认为是华彦钧(阿炳)传世的三首二胡曲独奏曲之一。 《听松》,又名《听宋》,关于它为什么又有这个名字,华彦钧曾经给出这样的解释:“宋朝的时候,金兀术被岳飞打得走投无路,狼狈逃至无锡惠山泉下,躺在听松石上,心惊肉跳地倾听着宋朝兵马的声音,这曲便是描写这个故事。”这种说法不失为华彦钧先生自己的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宛标 《儿童音乐》2014,(8):79-81
正课题:《二泉映月》课型:欣赏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相抗争的精神。作品分析:此曲是阿炳留给后人最优秀的一首作品,是作者一生坎坷、悲切的生活写照,在以景托情的意境中,流露出作者对黑暗社会的愤懑不平,表达了作者对无情现实的沉思和感叹。此曲为单一形式的变奏曲式,结构为:A+A1+A2+A3+A4+A5引子短小轻微,犹如一声思绪万千的感慨和叹息。主题由三个乐句组成,第一乐句由引子直接引出,在平静中透出忧郁、凄凉之情。第二乐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