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50篇
科学研究   48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64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0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5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帮群 《教育艺术》2002,(10):46-47
课堂上 ,学生大声诵读初中语文第六册《君子于役》这首诗。背诵后 ,我问 :“《君子于役》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写一个妇女思念在外服徭役的丈夫。”同学们参考“阅读提示”大声说。“但我们仅仅看到这一点还不够 ,还要运用想象让女主人公有血有肉地‘活’起来 ,栩栩如生地‘动’起来。那么 ,怎样才能让人物‘动’起来 ,留给我们一个鲜活的形象呢?请每个同学不妨设计一两个问题 ,看谁设计的问题能够生动地再现人物的性格。问题设计可以是多元化的、开放式的。”我提示说。三分钟后 ,王姗同学举手并站起来说 :“为了让人物能够‘活’在我…  相似文献   
42.
课程改革的历史告诉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师本课程”,因为最终是教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教师关注与期待的不同,必定会引发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差异。  相似文献   
43.
44.
"寓论断于叙事"是历史文献记录历史的主要笔法之一,本文试图借鉴这种笔法,探讨在电视报道这种鲜活的叙事方式中,如何巧妙地传递信息、表达意见。  相似文献   
45.
一段诙谐的小品.一个精彩的故事.一曲动听的歌声.一个逼真的表演.都可以让课堂充满活力.同时.让学生学得更有趣、有形、有感。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经常以他那亦庄亦谐的表演让抽象的知识变得容易、直观,课堂也因此充满生机、活力和创造力。同样,在数学课上,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课堂表演寓教于趣.寓学于乐,架起了生活和数学之间的桥梁。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6.
《文心雕龙》作为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巨著,它对中国的文学是总结是归纳。总结的是前世的文学创作,其中对于孔子修《春秋》所使用的"春秋笔法"有其独到的评论,并且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春秋笔法在当时的发展;归纳的是文学创作方法,在其中显现了"春秋笔法"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对于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高中数学中情境的创设时教师和学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长期的教学工作。教学需要方法。但是不能使用单一的方法,情境教学的创设有很多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文章将对情境教学的方法和实际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8.
教学参考书在“练习说明”中将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伤仲永》“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一句中的“于”字解释为“被”,这似乎令人有些费解,而更多的老师和同学认为此句中的“于”字应解释为“从”。  相似文献   
49.
暮春三月,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坐沐其中,不禁想起会稽山阴兰亭的那场修禊盛会,还有那篇千古名传的佳作——《兰亭集序》(以下简称《兰亭》)。在《兰亭》中,王羲之的情感由乐至痛继而又悲。开篇羲之用清新愉悦的笔调叙写了暮春三月文人雅士集会兰亭之乐。可谓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相似文献   
50.
师心论通过圆融处理物我关系,形成了物我双观、两忘与合一,成为盛唐诗歌基本的观照方式。而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搜求于心”,成为中晚唐诗歌创新的出口,推动了险怪诗风的发展。晚唐“心师造化”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活法为诗,成为宋调中的唐音论,被作为宋诗救弊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