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3篇
  免费   9篇
教育   1407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440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91.
五四时期,围绕着如何改造中国,思想界风起云涌,百家争鸣,意识形态领域激烈交锋。传统封建阶级意识形态在时代的冲击下苟延残喘,资产阶级改良思潮的泮林革音在动乱的中国大地上掀起了阵阵波澜,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三民主义意识形态经历了发展与流变,空想社会主义思潮渐成风潮却受其空想的局限终究不过南柯一梦,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以其真理性、广泛的代表性、正义性在广泛传播之中日益被大众接受,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逐渐建构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92.
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如何评说,80年代后期以来,就其正偏是非,成败得失,虽不断有学者对之进行分析,比较商讨。但从20世纪“世界文化”潮流的背景上看,“五四新文化”运动发生是必然的,它与传统“断裂”的深层问题,是一种“革命”,是众望所归的文化转型,是对传统的超越,是重建新的文化价值的前提。然而“断裂”又不是“断裂”,而是通过“断裂”达到新的意义的“弥合”,由于“分离”而“回归”,是中国文学在20世纪经历的一段特殊旅程。  相似文献   
893.
本文通过对新传统主义思潮产生的背景、思想内容及其与现代化关系的考察,认为新传统主义的崛起是中西文化双重危机的产物。虽然新传统主义不可能找到解决中国现代化问题的最终方案,但他们的中西文化观仍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894.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中国人迫切寻找重返“五四”启蒙精神传统的路径,渴望重新踏上寻找自我、建构合理现代人性的现代化征途。而新时期文学无疑是“五四”启蒙文学以来又一次启蒙高潮,这种启蒙精神,一方面继续高扬“反封建”的大旗,另一方面,关注当代人自身的解放。  相似文献   
895.
古代白话文学对载道的古文文学的反叛姿态及其大众化的特色,不仅为五四新文学反对僵死的古文文学提供了历史的镜鉴,还影响了新文学的价值立场和审美取向;历史进化的文学观中的“正统情结”,不仅证明着白话文学的合理性、合法性,而且从中国文学的历史传统中梳理出“言文合一”的历史脉络,为白话文学提供了成为文学“正宗”的历史依据,带有浓郁的寻根意味。  相似文献   
896.
五四”女性散文作为“五四”文学中独特的文学现象。它从女性视野出发,建构着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女性散文文本,真诚的体验、悲剧美的追求。悲剧美的追求、柔婉的风格以及独特的抒情结构与手段等,构成了它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97.
一般认为,创造社的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充满了浓郁的感性色彩,是一种重“直觉”和“灵感”的浪漫主义美学形态。本文通过分析其客观性与统一性、理性与情感的内在矛盾,指出其美学观中的所谓“自我”归根到底是社会的“现实的自我”,社会的与主体的、外部世界与内在心理图式等这些表面上相互对立的两极在体验性的“自我”中得以交互融合。在理性与情感的关系上,他们追求二者的相互激荡,进而通向人性的自由。对美的哲学标准的建构、对美学人本主义精神的弘扬,正是对五四时代独特的启蒙哲学精神的反映,这种启蒙理性的美学建构方向既表现出与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美学发展规律相通的一面,也体现了本土化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98.
五四时期的文化变革是当时社会变动中最具本质意义的变革.这场文化变革的核心问题是选择什么样的文化来指导中国社会.先进知识分子发动白话文运动、进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开展东西方文化的讨论等文化战线上的斗争,目的是要为中国确定一种能够指导社会前进的文化.知识分子的变革思想代表着五四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899.
《笑》是冰心创作于五四时期的一篇小品文,其中蕴含的人性美与自然美的光辉使这篇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了开创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0.
五四新文学运动历来被人们解读成新文学"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象征,然而仅就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而言,其实它不是走向了"自由"或"解放",而是走向"规范"与"束缚"。中国传统小说那种超越现实生活真实、超越科学逻辑思维的自由想象力受到了全面排弃,而被新文学作家所极力推崇的西方现代文学,其非理性的艺术想象也在中国失去了被理解和被接受的合理土壤。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被严格束缚在现实逻辑、科学常识和社会意识之下,最终又影响到了五四新小说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度把握和对艺术审美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