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1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62篇
教育   44866篇
科学研究   3059篇
各国文化   37篇
体育   343篇
综合类   2077篇
文化理论   145篇
信息传播   1126篇
  2024年   123篇
  2023年   598篇
  2022年   648篇
  2021年   572篇
  2020年   594篇
  2019年   657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712篇
  2016年   1373篇
  2015年   2239篇
  2014年   4392篇
  2013年   3522篇
  2012年   3686篇
  2011年   4541篇
  2010年   3975篇
  2009年   4003篇
  2008年   4299篇
  2007年   3502篇
  2006年   2457篇
  2005年   2021篇
  2004年   1672篇
  2003年   1604篇
  2002年   1399篇
  2001年   1044篇
  2000年   813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165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按照语言学习的规律,学生必须吸收相当数量的语言材料,并经过一定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具备一定的英语交际能力。笔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认为培养学生英语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42.
罗正茂 《教育文汇》2005,(10):55-56
今天是教师节,早晨我忙着贴标语,无暇顾及我班学生。开学才十几天,我到班上的时间有限,和同学们还不太熟悉;但我教学时注重用激励方式,很少指责学生,以消除学生的畏师心理。却也因此埋下隐患,班级管理制度不严明,纪律较松散,特别是早读这黄金时间,自觉学习的学生少,让我很不放心,往往是人未到教室,心却惦着学生。  相似文献   
43.
在进行广告翻译时 ,运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法 ,灵活采取“效果优先”、符合译语文化、符合译语广告规范及特色等原则 ,以增添广告的艺术感染力 ,达到促销的目的  相似文献   
44.
45.
论语文     
从我们第一次背起书包开始。语文便和我们形影不离了。可有很多同学经常是谈“语”变色.说它太难了。其实语文并不难.只要方法好.学起来就很轻松.  相似文献   
46.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而又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情感目标”放在很突出的位置,按四个学段,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活动”五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个体需求,为学生终身的语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7.
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理论派别及主要的输入观以及与此有关实证研究的回顾,指出三种输入观各有其特点,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不能生搬硬套,要结合我国教学实际。另外,国内有关输入对习得作用的实证研究很少, 期望有更多的这种研究来指导我们的外语教学。  相似文献   
48.
英语口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校的英语口语教学需要适应新的形势,成为英语课程中一个重点课程加以建设。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应做到以下几点:改变课堂组织方式;改变教学方式;采取小组学习方式;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尝试角色调换;比较中西文化差异,讲说地道英语;尽量使用真实素材,介绍最新口语表达。  相似文献   
49.
姚红 《教育现代化》2006,(10):92-92
在当今这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是极其重要的信息载体,已经成为应用最广泛的交际用语。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英语教育规模日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新课改的呼唤下,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时时想着怎样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教学中,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众所周知,我们如今推崇的是素质教育,是要重视“人的发展”。课堂作为教育活动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50.
2004年 5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决定对书号使用总量进行宏观控制,以实现出版工作的阶段性转移.这是书号放开的前奏,还是管理方式的变革?对此,出版社和民营书商的看法大不相同.本文拟对书号放开的可能性进行分析,对放开书号后中国出版业的状况进行预测,并提出出版社相应对策.如果书号不放开,本文即是"假语村言";即便书号放开,本文也只是管窥之见,还请各位出版同人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