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5篇
教育   86篇
科学研究   26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在分析目前产学研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产学研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2.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教学研究型大学,需积极推进各个专业的产学研用合作,才能走出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因此,基于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的认知以及土建学科应用性强的特点,在总结西安科技大学土建学科开展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上,指出该类学科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对地方高校该类型学科进一步开展校企合作的对策进行了积极思考。  相似文献   
43.
大力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是新时期高校发展的战略要求和良好契机.高校作为科技人才资源最聚集的创新主体,现行的人才队伍建设机制还不能适应“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要求.为有效推进协同创新的顺利开展,高校在研究现行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体制,在平台机制建设、人才创新能力建设、人才团队建设等方面寻求突破,尽快提升人才队伍协同创新能力,全面服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44.
交通广播以迅速成长、繁荣发展的姿态已经走过了23个年头。然而,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交通广播开始遭遇一系列问题与困惑,成为阻碍自身发展的严重障碍。如何在困境中谋求发展,在压力中不断强大,是交通广播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交通广播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困惑,力图为探索交通广播发展的新路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5.
社会工作立足首都、服务基层、辐射全国,从国家和北京社会建设需要出发,聚焦社区服务与社区治理、社会工作项目管理等重点领域,培养“宏观视角、直面问题、价值先行、知行觉合一”的本土实务型社会工作创新人才。专业始建于1999年,2011年成为全国第二批MSW学位点之一,联合全市61家单位组成“政产学研用”人才培养联盟,2019年获“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46.
当前,随着“产学研”三位一体合作模式逐渐转向“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不同领域对其研究也越来越频繁和深入。文章以阐释“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创业课程建设为逻辑进路,厘清了“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内在逻辑及其与创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基于“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创业课程建设现状,并在此基础上,以“四进入”“四对接”“四导向”三个层面为着力点,对基于“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的创业课程质量提升路径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7.
为了破解体育院校计算机人才缺失问题,本文分析了用人单位与学生能力之间不对等的原因,以体育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为切入点,根据体育企业用人需求进行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模式转变,学校以供给侧身份为需求侧的企事业提供订单式学生产品。将用人需求、科研项目与理论教学结合,加强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改革,发挥教师主持与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融入需求决定教学、促进教学改进的新型教学思路,形成一个校-生-企三者相互作用,学校、用人单位(企事业)、教学(知识)、人才具有产学研用特色的完整生态产业链,真正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48.
本文阐述了政产学研用模式的由来,指出该模式是由产学研模式和政产学模式发展而来,分析了政产学研用模式的内涵。进而指出通过集合政府、企业、高校、研究所等各方资源优势,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可供选择的政产学研用理论的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49.
以青岛农业大学与东营市利津县的"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合作模式为案例,分析其具体做法,在此基础上探讨该合作模式取得成功的原因,为"政产学研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0.
科学合理的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有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能力,对于加入其中的各主体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具体实践的经验,通过分析伙伴选择、知识转移、风险控制等要素,进而提出相应的基本策略与发展措施。既考虑不同阶段的差异,又兼顾不同参与者的需求,为政产学研用协同机制的长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立足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