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541篇
科学研究   20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44篇
信息传播   4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02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辩证的观点认识高校人事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若干关系至关重要,处理这些关系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正确,才能保证高校人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2.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生产为主的新型经济,因此知识经济时代是人为主体的时代,未来企业的竞争能力取决于掌握智力资源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人事管理有着本质区别,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本质就是了解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为本。企业应建立起能够吸纳人才和激发员工积极性与创造性的管理机制,把人力资源作为一种财富来开发挖掘和积累升值,以利于企业的全面发展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3.
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此,必须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防止收入悬殊。章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现阶段我国确实存在着贫富悬殊的现象,剖析分析了这一现象存在的客观原因,对现阶段我国存在的贫富悬殊现象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并阐述了解决这一问题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84.
地方院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必须结合实际,以人为本,明确改革的目标,以统一标准、统一量化构建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必须注意的问题有:身份管理与岗位管理,存量与增量,尊重人的劳动价值,分步推进和系部管理费等。  相似文献   
85.
86.
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应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科学合理地设置各类岗位;同时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与落实转岗分流人员工作,并加强考核,兑现奖惩。  相似文献   
87.
当前,随着社会利益关系的重新调整与组合,各种利益之间的分化和矛盾日趋激烈,利益过度分化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和谐社会的构建提出严峻挑战。为此,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应积极建立健全系统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完善分配制度,实现社会的稳定,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8.
谈高校人事管理干部应具备的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人事部门是学校行政的重要职能部门 ,高校人事管理干部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的业务素质、一定的科技素质和较强的法治素质 ,才能坚持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 ,更好地贯彻上级批示精神 ,充分体现广大教职员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89.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3,(2):132-135
生物物理所创建于1958年,以基础研究为主,包括生物物理学与分子生物学两大学科领域.有两个开放研究实验室,11个研究室,3个所办公司,1个金工厂.设机关职能处,包括学会办公室、图书馆共14个部门.全所职工700人,其中在研究室及公司的科技人员485人.  相似文献   
90.
田华  梁毅 《科技与管理》2001,3(1):71-73
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是科技企业共同特点,实践中,设计能够吸引,留住和用好科技人才的报酬制度成为科技企业最有创新的特色的一个方面,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报酬结构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科技企业的报酬制度特点,发展型企业多数采用货币化工资制度,报酬结构简单,相对成熟的科学技术一般采取高福利薪酬制度,而长期激励制度在中国科技企业引入时间不长,在短期内还很难对此做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