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5333篇
科学研究   215篇
各国文化   43篇
体育   83篇
综合类   262篇
文化理论   38篇
信息传播   4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384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518篇
  2010年   502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607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312篇
  2003年   262篇
  2002年   263篇
  2001年   177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有人说,当今是一个诗歌失宠、诗意荒芜、诗情枯竭的时代。看看权力的膨胀、金钱的横行、人性的堕落、世风的日下,觉得颇有道理。然而读了此,我们要说:错!人类只要有一天需要精神的家园,就不能抛弃诗歌。当人们为眼前利益发狂时,当高科技带来物质丰富同时也造成精神贫困时,诗歌是不可或缺的灵魂安慰曲。“诗是最后一道守备防线”,它要防备的是爱心的枯竭和人性的失落,特别是在人类面临巨大灾难时。于旭的《诗歌,抚慰美国人心头的创伤》以质朴的语言触及了这一话题,让我们如临其境地目睹了人类寻找诗意的当代版。  相似文献   
102.
人性是教育理论建构的根本起点。课程改革问题研究以人性为逻辑起点,通过"人性的冲突"视角进入现代性视域,探析出导致现代课程改革逻辑吊诡的原因。理性主义和主体认识论的合法化存在造成了启蒙理性的基本原理遭到批判与质疑,进而引发了现代性合法化的危机。基于对逻辑吊诡的原因阐释,我们需重新审视课程改革实践问题,反思课程改革中知识与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3.
审美教育:恢复人性完整建构和谐人格的一项社会工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众文化时代 ,人类面临许多问题 ,其中重要的是人的片面发展和人格的异化。审美教育可以在克服技术统治和平面文化所带来的问题方面作出独特的贡献 :恢复人性完整 ,唤醒人的感性 ,建构全面和谐人格 ,按照美的内在尺度塑造人类文化的创造主体 ,使人类文化健康发展。因此全社会应该重视审美教育这项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04.
长期以来.由于人理念的缺失和目标定位的偏差.数学复习普遍呈现出“知识回炉”“冷饭重炒”的倾向。对此,教师无可奈何.学生兴味索然,师生双方就在这样狭隘单调的复习课堂中失落人性、尴尬对峙。新理念下的数学复习课堂出路何在?笔认为,关注复习主体的人性回归.是数学复习课堂突围创新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05.
人性、主体性与主体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主体性教育思想”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或难点问题。本文试图站在历史唯物主义高度,对人性与主体性的关系问题进行哲学思考,提出人性发展的精神维度是主体性发展的根本目标,并结合人类自身解放历程的考察和对现实教育问题的分析,论述主体教育思想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6.
对沈从文小说中的地域特色进行描述,并以小说<边城>为例,分析和探讨了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情节"和民族地域特色以及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07.
社会转型之际,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自身的价值悖论:越是具有深厚的人文内涵的文化艺术,越是难以推向市场,难以占有群众的文化心理。大众审美取向存在明显的人性误区。大众文化的平庸化、媚俗化、文化生活的享乐欲望、文化传统根基之失去,要求我们护持民族的文化根基,重塑民族的审美品格,普及传统道德教化,进行国民的基础文明工程的铺垫,提升国民的精神素质。  相似文献   
108.
沈从文的诗论以其思维方式的直觉感悟式和主体生命投入的情感体验性,和批评文体的关文化特征,在中国现代文学诗论史上独具一格。这种诗论与其追求“和谐”“人性”“纯正”的文学观和美学观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9.
罗杰斯从"人按其本性去生存"的人性观出发,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思想,我们可以从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得到一些新的启示,它包括崭新的教学目的、崭新的师生观以及崭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0.
现代乡土小说作家王鲁彦选取中国农村社会中的小有产者阶层,以自然、朴素的风格进行描写,表现了小有产者对富裕生活的正常追求,也批判了金钱崇拜对他们造成的人性异化,为现代文学史提供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