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1497篇
科学研究   91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70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1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1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23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137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112.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秉承大简至美的理念,构建质朴无华的课堂教学模式,抛却繁华虚荣的外衣,沿袭质朴的风格,使大道至简,并于简约质朴中彰显高效。  相似文献   
113.
以实践的观点看,人的心理可分为格物心理与践行心理。两者在功能、内容及具体特征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对立,这导致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两种取向心理学的对立。但是,这两种心理又在实践基础上紧密联系,它们统一于主体的实践中。要坚持一切从实践出发,以实践为心理学理论的目的、来源、手段与检验标准,逐渐实现心理学的“实践转向”。  相似文献   
114.
中国古代十分重视教育。据《尚书·舜典》记载,虞时即设有学官,管理教育事务,如命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负责对人民进行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教五种伦理道德的教育。商周时代,不仅有国学,还有乡学;不仅有大学,还有小学,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札、乐、射、御、书、教为主体的“六艺”教育体制。到春秋战国时期,孔、墨、孟、苟等又开创了“私学”。伴随“私学”的兴起,古代丰富的教育思想体系逐步形成。《礼记·学记》、《礼记·大学》就是这一时期教育经验与教育理论的总结,成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成体系的古典教育学专著,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基础。到西汉,汉武帝开创太学,太学的课程以通经致用为主.两汉教育,包括官学、私学,都以儒学经典为教材,虽然经师们困派别和师法不同,讲授内容大相径庭,但对于教育的主张,却在“明经修行”这一点上达到共识。唐代复兴汉代教育的传统,使学校教育达到了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15.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北大新文化派的激烈反传统主张激起了南高—东大师生的热烈回应,催生了以学衡派为主体的南高学派。其后,南高学派以南京高师—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为中心,并扩展到南北多校,形成一个广泛而延绵的学术文化网络,造就了现代中国的一个学术社会。从20世纪20年代到60年代,南高学派在柳诒徵、吴宓、郭斌龢、张其昀等倡导下,以《学衡》、《国风半月刊》、《大公报文学副刊》和《思想与时代》为阵地,重塑孔子形象,发起新孔学运动,倡导科学时代的人文主义,并在60年代台湾复兴孔学,成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一支重要派别。20世纪南高学派的演变历程,不仅表明后五四时代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民族主义自始至终交织在一起,而且也显示出南高学派的文化民族主义与北大新文化派的激进主义如影随形,成见与心结俱深。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南高学派的民族主义与政治上权威主义经历一个由分到合的复杂过程,显示出现代中国文化民族主义与政治保守主义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6.
21世纪我国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在生活质量得到的提升的同时面临着本能衰退、道德感萎缩、物欲膨胀与精神萎靡等困惑。对此可在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含义及其与科技的关系的基础上,尝试利用其积极面,即通过重建人的经验意识、全面关注人、明晰科技与现实中人命运的关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7.
在历史教学中,要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一隋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寻找一份与时代相和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就应成为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任务。那么,在历史教学中,情感、态度、价值观如何应用,或者说如何在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指引下转变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118.
人文主义视野下高职教育课程设置之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管理技术的相对落后,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课程设置上存在的课程目标不明确、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待优化等问题,严重制约着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当打破旧有的限制,以人文主义的视角对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进行改革和优化,以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9.
基于对传统教学的反思,新课程除了继续强调培养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和能力外,更突出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为人文教育的实施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但如何把好的愿望变成理想的现实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教学实践,本文就人文化教学实现的途径提出了一些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20.
《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的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代表之作,这部充满人文主义思想的戏剧对文学创作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第一部分将简要分析《哈姆雷特》的主要内容以及创作背景,并论述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第二部分将分析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表现形式,其中主要分为戏剧内容以及人物形象两个反面。第三部分将简要概述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的人文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旨在通过本文的唤醒人们的人文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