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72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22篇
教育   55695篇
科学研究   3365篇
各国文化   158篇
体育   1618篇
综合类   2223篇
文化理论   382篇
信息传播   5737篇
  2024年   229篇
  2023年   1032篇
  2022年   1265篇
  2021年   1241篇
  2020年   1290篇
  2019年   1081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1048篇
  2016年   1519篇
  2015年   2545篇
  2014年   6307篇
  2013年   4409篇
  2012年   5306篇
  2011年   5625篇
  2010年   4978篇
  2009年   4999篇
  2008年   5671篇
  2007年   4109篇
  2006年   3482篇
  2005年   3065篇
  2004年   2824篇
  2003年   2293篇
  2002年   1640篇
  2001年   1124篇
  2000年   754篇
  1999年   282篇
  1998年   162篇
  1997年   10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61.
“自我”的发展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笔者认为学习者“自我”的发展就是一次次从“实然”迈向“应然”的“心理蜕变”。当然,这个“蜕变”的过程是痛苦而艰难的,有时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研究者概括出学习者“自我”发展的几种途径:  相似文献   
862.
人文素质作为文化素质的核心,在研究生这个群体中却一直缺乏。本文探讨了研究生英语学习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密切关系,并提出可以通过哪些行之有效的途径在研究生英语学习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63.
从教学实践的角度对优选分角色扮演和任务驱动两种新型教学方式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64.
本文对2009年至2012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的网络新词从构词方式、词性分布、词语长度三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以2009年至2012年出现过的热门网络词汇为例,从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概念整合理论三个方面剖析了网络新词的发展特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865.
分层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应积极实施分层教学,体现教育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866.
学生从出生开始就在对这个世界进行着自我探索,并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一些对日常生活的看法和观点,这就是前概念。它具有一定的特点,并对实际教育教学活动有一定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正视其负面影响,利用其提供的感性认识,服务于正确知识概念的构建。  相似文献   
867.
2014年是甘肃新高考的第二年,高考试题仍然使用新课标全国卷Ⅱ,试题结构和试题形式没有大的变化,但在命题思路上还是变化明显。第一古代诗歌鉴赏运用对比阅读对意境进行考查。第二名篇名句的默写考查在理解和记忆两个方面进行考查,难度加大。第三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了与课本《边城》有相似点的《鞋》。第四成语考查了三个近义成语的填空,难度降低。第五语言表达题是图表说明题是一个春游活动的构思框架,既要读懂又要想象,难度  相似文献   
868.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影响和制约着教学效果。教师“问”得好可以引导学生生疑思疑,“导”得妙可以让师生享受教学之美,“说”得透彻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读”得深入则可以让学生得到人文因素的影响,“练”得充分则可以使教学效果得到充分彰显,达到知行合一。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抓住这几个环节呢?  相似文献   
869.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还处于感性认知阶段,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感性多于理性,尽管已经有了比较粗浅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但从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们的数学思维是不够严密的。  相似文献   
870.
隐喻的出现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表达方式,并且从语言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视觉、听觉、文字等多种方式呈现。到如今,我们更是经常在不同领域接触到同时以多种方式呈现的隐喻。这种现象引起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隐喻的研究逐渐转向多模态。本文对多模态隐喻的研究做了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