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136篇
科学研究   49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25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从关中地区方言口语的角度出发,对"人称代词/名词+‘一’+动词/动态词"这一句式结构的实例进行阐述和说明。不仅从语法结构和语义功能上进行系统的分析总结而且与相似结构进行比对分析,从而展现这个句式的特点和多样性,为以后此类方言语法结构的再次研究作必要的铺垫。  相似文献   
22.
同学们,你们认识我吗?我是can,是情态动词的一员,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但我一个人担当不起句子中谓语的角色,我必须和动词原形一起构成谓语。所以请记住,有我出现,后面一定要有一个动词原形跟着,即"can+动词原形"。一、我的"脾气"很好,这从我的特点上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23.
颜华 《课外阅读》2011,(3):198-198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所选文言文课下注释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的标注某字“通”某字,有的标注某字“同”某字,如同是《论语十则》一课,注释就有三种说法:①[说(yue)】:“悦”的古字,愉快。②【女】:同“汝”,人称代词,你。③[是知也】:这是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  相似文献   
24.
人人称《智取生辰纲》(下简称《智取》)写得好,然未必人人能确言其妙处。今人对《智取》作艺术鉴赏,其见解未必有多少能超过四百年前的《水浒》评点家金圣叹。读《智取》是一种艺术享受,读金圣叹评点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五回(金圣叹移此书第一回作“楔子”。下引字出此不注),又何尝不是一种艺术享受?金圣叹评点的形式有回评、眉批、夹批三种。金圣叹对此回总的艺术评价是:“耐庵妙笔”“独有千古”。这一艺术评价,建立于准确精妙的评点之上,显出其独特的、然而又是令人信服的美学鉴赏眼光。  相似文献   
25.
平陆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北依中条山,南临黄河。平陆方言属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河东片解州小片。县内方言有些差异,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部话包括坡底乡、曹川镇、下坪乡、三门镇;中部话则包括县城、城关镇、部官乡、张店镇、晴岚乡、南村乡、三门镇;西部话包括常乐镇、洪池乡、西侯乡、留史乡、老城乡、张村乡、杜马乡。本地汉人、回民都操平陆方言。另外,因一些乡村与河南省的移民杂居,所以这些地方的人多操河南方言。本文讨论的是平陆方言县城话的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26.
关于文章写作中的人称问题,颇多异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以为人称的本质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它不仅是作者立足点,观察点的问题,而且是作者,读者与作品中所涉人物的时空关系问题,说到底“第二人称”即“第一人称”。  相似文献   
27.
衔接和连贯是语篇分析中的重要的概念,在小说这一重要文学体裁当中,作者时常运用多种高超的语篇衔接技巧来表达复杂的含义。本文根据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通过分析小说《动物庄园》中所运用的语篇衔接手段,来达到更深入理解小说深刻含义的目的。  相似文献   
28.
《诗经》抒情人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诗经》抒情人称运用实例的考察,论述了《诗经》适应着主要用于歌唱的特点和抒情主体及表现对象的变化,在抒情人称的运用上有着各种方式的探索和创造:从抒情主体直接介入"外在情境",表现对自我境遇的哀乐之情(第一人称方式);到隐藏在情境背后,抒写对他人境遇的感受(第三人称方式);以至超出"自我"之外,运用"第二人称"或"无人称"方式,表现带有普遍性的体验或感悟;或者创造与诗人自我分离的另一抒情主体,"代拟"其特定境遇中的情思,等等.可以说已经包含了后世抒情体、叙事体、代拟体等各种诗歌体式的人称特点及其变化方式.这些探索与创造,极大影响着中国古诗抒情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29.
本文围绕《现代汉语八百词》的语法体系,通过对“介词短语”、“动宾短语”、“修饰语与中心词语组合”三方面出现的将“代词”误用为“名词”现象的具体分析,提出了具体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30.
所谓的“照应”,是指文章中不相邻接的内容之间或者文章内容与题目之间的互相关照和呼应。这种手法,在记叙文中属于常用的方法。记叙文照应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环环相扣,节节紧凑,摇曳多姿而又脉络清晰。反之,则会出现结构松散、层次不清等问题,影响文章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