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2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98篇
教育   1265篇
科学研究   594篇
体育   80篇
综合类   94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248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72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2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32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国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就业是其市民化的关键。对天津4个“宅基地换房”试点镇的调研表明,“换房农民”换房后虽然平均收入有所增加,但支出的增长更快,净收入有减少的趋势;而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2012年有50.67%的劳动力没有工作,有36.44%的家庭依靠政府补贴生活。对政府行为与“换房农民”就业的博弈分析表明,一次性货币补偿过多或提供的失业保障过多,都会降低“换房农民”的就业意愿,而政府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则可促进“换房农民”的就业。因此,政府应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构建失地农民多渠道安置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适度的失业保障;提供有效的就业服务,提高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概率,并降低其找工作的成本。  相似文献   
72.
传统性别文化推崇把料理家政、生儿育女及相父教子当做女性人生的最高价值,其实质就是要形塑她们的依附型人格。即便在现代社会,传统性别文化仍通过各种途径对妇女的人生价值取向施加影响,并且由此而影响和支配她们的生育意愿。传统性别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商业性结合与"新儒家"文化融合后,向现实家庭生活的悄然渗透与现实性别发展差距的相互认同和相互加强,诱使一些妇女生育意愿中的男孩偏好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73.
校企共建课程已经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企业参与课程共建的意愿直接影响到共建效果.在全面分析企业参与共建课程意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设定5个一级指标和19个二级指标,构建企业参与共建课程意愿评价体系,并通过调查和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结果显示:企业从校企共建中的获益特别是共建过程中对企业各方面的宣传作...  相似文献   
74.
在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受教过程处于与施教过程不同的语境化组织结构中,对内容的解读具有能动性。受教育者能够有意识地、能动地参与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其观看的过程实质是视觉思维运作和心理活动综合作用的内化于心过程。依据受教育者从观看到接受再到产生行为动机的逻辑演进,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于心”机制表现为反映内容吸引力与受教育者注意力之间矛盾的注意凝聚机制、反映图像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接受可能之间矛盾的心理接受机制、反映知识型掌握与实践型掌握之间矛盾的行为意愿机制。  相似文献   
75.
突发事件中社交媒体既显现出实施救灾的能力又传递着大量不实信息,社交媒体场域的不确定性促使公众的风险意识愈发明显.为了解公众风险感知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研究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获取4106个样本,构建媒介信息特征、疫情风险感知和信息分享意愿模型.研究发现,首先,社交媒体使用和官方媒体信息可信度正向...  相似文献   
76.
伴随着健康信息的普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数字青年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关注和获取健康信息.基于技术接受模型、信息采纳模型、社会认知理论和感知风险理论,以信息质量、感知有用、感知易用、感知风险、自我效能、结果预期、采纳意愿为变量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探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下数字青年微信公众平...  相似文献   
77.
在高等教育成本由家庭承担的背景下,家庭所拥有的资本通过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入学选择、学习投入、升学机会、就业途径等方面最终影响就业选择。因此,社会工作毕业生的就业选择并非仅仅是个人决策的结果,而是深受家庭背景的影响。如低收入、户籍在农村或小城镇、父母为农民、父母受教育水平在初中及以下的社会中下层家庭因资源匮乏,对学生受教育的各个关键环节支持不足,致使这类学生在就业竞争中的劣势不断累积,逐渐失去主动选择的资本和能力,最终以社会工作为业的比例提高。相对而言,社会中层家庭的学生,得益于家庭资源的有力支持,有效地进行了转行能力和资本的储备,从而降低了从事社会工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8.
培养农科类大学生农村基层服务意识,并鼓励学生向新型职业农民演进,是化解农科类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和确保农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举措。以农科类大学生为调研对象,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户口性质、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度、家庭经济条件、家乡区位以及学校教育环境等变量对大学生的农村基层就业意愿产生了显著影响。基于此,探讨了提升农科类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意愿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79.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