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922篇
科学研究   68篇
各国文化   25篇
体育   111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91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This essay discusses what and how spenser teaches us in the first canto of ‘The Faerie Queene‘.  相似文献   
12.
音乐对诗歌的影响没有比对诗人的影响更重要。琴最能体现音乐的特色。它的制作、德性、曲调、效果是音乐特色的直接体现,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汉时,它是儒家礼乐文明的传声筒,而魏晋时,则成了道家自然音旨的演示体,嵇康的《琴赋》就是这方面的杰作。南北朝诗人好鼓琴,从中他们得到了欢娱的情趣,新变的理趣和创作的旨趣。这些都直接影响着诗人们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凡人遇仙在仙话小说中有平地遇仙、山林遇仙、洞穴遇仙、水上遇仙等几种类型,家内遇仙是平地遇仙的主干。家内遇仙小说的鼎盛期在唐、五代十国时期.唐代的家内遇仙表现为小说主角的无意遇仙.唐代女性和男性的家内遇仙都自成特色。五代时期.小说主角必须焚香诵经、辟谷修道才能遇仙.改“无意造”为“有意求”.突出宣扬了修道升仙的神仙道教思想。  相似文献   
14.
宋君琴,中学高级教师,小学特级教师,现任晋城市城区教育局教研室语文教研员。从事语文教学二十多年来,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在三尺讲台上,她勤恳耕耘,无私奉献,致力改革,潜心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园地摸索出了一套成功的教学经验,成了令人瞩目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5.
李商隐是晚唐一位非常有艺术个性的诗人。他的诗歌喜欢营造系列意象,并寓之以深刻内涵,表情达意。分析李商隐相关诗歌"神秘而梦幻、瑰丽而妖娆"的"仙道"意象特点,从李商隐诗作中有关的仙道故事入手,是探讨李商隐诗歌创作艺术特色的另一角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隆回网隆回县文化局提供的材料《魏源澳门花园听琴》认为魏源笔下的"洋琴"很可能为"竖琴"。文章认为这是一种误读。根据相关材料论证,1848年魏源访问澳门,写作了《澳门花园听夷女弹洋琴歌》,诗中所描述的"洋琴("即魏源所看到的"洋琴)"应该是古钢琴之一的"古翼琴"。  相似文献   
17.
《新华字典》第11版 蝌ke[蝌蚪](-dou)蛙或蟾蜍等的幼体,黑色,身体椭圆,有长尾,生活在水中。逐渐长出后脚、前脚,尾巴消失,最后变成蛙或蟾蜍。(267页)  相似文献   
18.
对抗语文     
王波 《教师博览》2011,(3):9-14
如何阻拦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看书,现在成了让上海作家叶开头痛的一件事。为了能逮着机会看书,在家里的沙发、钢琴凳,甚至自己的枕头下面,乔乔都藏了她爱看的书。  相似文献   
19.
《云南教育》2011,(5):2-2
据人民网消息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临海市外国语学校副校长任美琴建议,在中小学教师队伍设置正教授职称,促进教师持续专业化,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高。  相似文献   
20.
韩愈的<琴操十首>是我国历代琴操诗的扛鼎之作.它借古鏊今,笞挞现实社会中的佞人专权,表达诗人憧憬圣贤的诉求;它巧妙地化用本事抒怀,展现了诗人的忠君意识、遗弃意识、反省意识和自赎意识相互交织的独特心灵世界;它奇辞与奥旨同辉,生命与意象叠印,以无我凸显自我,从而做到了古今贯通,物我无间,使音乐与诗歌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音乐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