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6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老教师和年轻教师虽有白发与黑发的区别,但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们共同的目标,不懈的追求.讲好思政课,首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对马克思主义高度认同和信服,才会热爱思政课教学,把"学马""姓马""信马""言马""行马"统一起来.其次,讲好思政课,要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除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当下要重点学习习近...  相似文献   
12.
董丽  张军 《新闻采编》2000,(1):10-12
新闻对于电视来说,无疑是立台之本。以“新闻立台”已经成为电视业者的共识和追求,“新闻声誉”也逐渐成为电视观众取舍频道的重要依据和评价电视新闻记者报道水平的主要标准。笔者作为县级电视台的记者,结合几年的工作实际,粗浅地谈几点电视新闻采访的体会与看法。 现如今,电视新闻记者要想胜任本职工作并非轻而易举的:既要注重报道内容的新意,又要讲究传播形式的完美,还要不断面对报纸、电台等传统媒介和网络传播的挑战,笔者认为,只有努力做到  相似文献   
13.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情"与"理"乃思想政治工作的"血"与"肉",二者有着必然的联系。文章围绕这一思想着重论述了在高校教师中如何贯彻"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工作方针,对正确处理"情"与"理"二者的关系提出了相关的工作要点。  相似文献   
14.
几十年来,石油企业党组织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整套正确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创造了一系列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如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民主平等,正确处理不同性质的矛盾,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等原则;说服教育,以理服人,言传身教,榜样示范,坚持正面教育,注意特殊矛盾,做好后进转化工作,经常性注意思想动向,工作做在前头等方法,对今天的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这也是我们多年来在实际工作中所积累的宝贵财富,任何时候都不能丢。  相似文献   
15.
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言行,温暖学生的心灵,做到以爱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要尊重学生的权利,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  相似文献   
16.
谈说服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说服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以理服人和以情感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学生教育模式的转变,对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素质教育方法进行探讨,提出学生工作者的"三种职能"和工作中运用的"三种方法",与时俱进地做好现代化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分析当前青年学员时代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军队院校学员管理教育工作实际,从以情动人,坚持从学员成长的角度关心帮助学员;以理服人,注重从思想认识的高度教育引导学员;依法育人,围绕条令条例筑牢管理教育的制度基础等三个方面,研究探讨了如何加强学员管理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承载着要为学生一生的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的重要功能。思政课本质上是理论课,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以理服人。因此,不能丢掉思政课的理论性质;思政课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通过文献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积累,打牢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用问题导入的方式、对象融入的方式和“有我”的方式达到以理服人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陶勇  江炳林 《文教资料》2006,(31):44-45
本文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加强个性化教育、坚持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等思想方法以及对增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意义和作用,以期在方法论的层面上把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引上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