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事交易越来越繁杂,连环合同更是常见,同一起交易中设计的当事人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一旦发生争议,往往就会引起合并仲裁的问题。而这样做是否恰当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合并仲裁才恰当,本文通过比较各国仲裁机构的规定,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自愿原则是仲裁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反映了仲裁的基本属性,在我国仲裁中主要体现于国内经济合同仲裁、技术合同仲裁和涉外仲裁中,这种体现还不统一、有差异。我国新颁布的《仲裁法》对自愿原则作了全面规定,使自愿原则体现趋于统一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仲裁协议是仲裁庭取得仲裁管辖权的依据,仲裁庭收到仲裁申请书后,首先就要认定仲裁协议是否有效。因此,仲裁协议的有效性问题不仅事关当事人是否能进入“仲裁之门”的问题,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仲裁庭作出的裁决能否得到承认和执行。从仲裁协议的特征、内容、效力的表现、确认、无效、仲裁条款的独立性问题等方面分析了仲裁协议及其效力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效率与公正:仲裁法视角下的证人制度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来,我国的仲裁制度在取得了可喜成绩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值得反思和检讨.证人制度作为仲裁法和证据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观念价值层面入手来解读我国仲裁证人制度滞后的原因和探究对其改革的出路.  相似文献   
15.
16.
17.
陈彦姝 《职业圈》2014,(5):119-119
随着国家《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工资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实施,标志着我国逐步将劳动关系管理纳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本文论述了如何依法科学的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管理。  相似文献   
18.
王拓 《快乐阅读》2012,(18):126
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而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和维持,依赖于劳动法对劳动关系的调整;在劳动力供求矛盾的紧张期和劳动争议的多发期,更依赖于公正及时地解决劳动争议。劳动争议调促裁法从劳动者维权的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针对当然社会的有利于劳动者和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9.
周沫 《大观周刊》2012,(4):46-48
自1995年颁布《仲裁法》以来,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的纠纷解决机制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仲裁实践的展开也对仲裁法理论的深入和仲裁规则的完善不断提出了新的挑战。在仲裁实践中会遇到申请人或被申请人出于某种理由要求仲裁庭追加第三人,或者案外人要求以第三人身份参与仲裁的情况,虽然理论界对仲裁第三人制度是否应该以及如何成为仲裁体系的制度之一仍争论不休,但从世界范围来看,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立法及仲裁机构的仲裁规则相继确立了仲裁第三人制度。在此,作者想以仲裁实践工作者的身份,将在办案过程中看到的、听到的一些案件整理和归纳一下,希望能从中找出一条属于仲裁第三人之路。  相似文献   
20.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存在不符合<立法法>的基本精神和宗旨,与<宪法>的相关规定相冲突.<条例>本身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缺陷,它造成了法律体系的混乱,损害了国家法制的统一,不利于劳动权的保护和<劳动法>的实施.从法治原则、国家法制统一以及更好地保障劳动权出发,国家立法机关应该尽快制定<劳动争议仲裁法>,该法生效后,废止<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