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81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966篇
教育   121713篇
科学研究   9590篇
各国文化   381篇
体育   5828篇
综合类   4550篇
文化理论   1046篇
信息传播   18380篇
  2024年   603篇
  2023年   2480篇
  2022年   2625篇
  2021年   2778篇
  2020年   2323篇
  2019年   2189篇
  2018年   1162篇
  2017年   1975篇
  2016年   2589篇
  2015年   4601篇
  2014年   11193篇
  2013年   10034篇
  2012年   12208篇
  2011年   13236篇
  2010年   10837篇
  2009年   10572篇
  2008年   13031篇
  2007年   9524篇
  2006年   7800篇
  2005年   8037篇
  2004年   8092篇
  2003年   7717篇
  2002年   4966篇
  2001年   3939篇
  2000年   2906篇
  1999年   1016篇
  1998年   675篇
  1997年   559篇
  1996年   408篇
  1995年   351篇
  1994年   314篇
  1993年   195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48篇
  1990年   109篇
  1989年   8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一、遵重传播规律,调整新闻理念 调整并巩固新闻理念,使之成为一种惯性和行规,将来就不会因为一时一处的得失而放弃已有的努力,因为它有自己的专业性。关于新闻专业理念有4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 第一,关于新闻敏感。这个老话题说了很多年,但是新闻敏感的东西在很多方面没有做好。  相似文献   
13.
本刊今年第2期发表了何光珽先生的《论“用事实说话”》一文,针对陈力丹等“用事实说话不是新闻写作规律”的看法提出不同意见。文章发表后,本刊收到一些稿件,或对何光珽先生的文章进行商榷,或从另外的角度对“用事实说话”发表意见。在此,我们选登其中三篇论文的部分内容,以期使“用事实说话”这个新闻学基本论题的讨论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4.
15.
目前报刊、广播、电视、通讯社以及各商家ICP已经在互联网上全面开发着网络新闻信息传播的各种功能。中国“第四媒体”(网络新闻传播)的群体组合阵列已经形成。由于新闻网站的建设有着特定的规律,这一事物的新颖及发展变化的迅速,使得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滞后,需要深入研究网络新闻传播的规律。网站的前期策划是建设一个高质量新闻网站的前提,因而网站的前期策划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编辑部约我写一篇“卷首”,题目是“什么是一节好的体育课”。这是一个“难题”,因为评课难,对评课再进行评说就更难。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工作者,由于学识有限,工作范围有限,我的评说只能是挂一漏万,“瞎子摸象”了。误区之一———大题小做。教师在一节体育课有限的时间与空间里,总想要完成一个“单元”的甚至一个“大纲”中提出的所有目标。这几乎是约定俗成,谁要是达不到,会有人指东道西。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是一个脱离实际的误区。其结果是教学重点不突出,运动实践的时间减少,讲解时间增多,教学无特色。怎么办?实事求…  相似文献   
17.
2003年7月12日清晨,黄浦区邮协组织的一支队伍,踏上上海青浦这块古老的土地。 沿着朱家角古镇放生桥的历史古迹,寻着上海早期邮政--大清邮局原址,观赏了上海五大古园林之一的青浦曲水园,参观了老一辈革命家陈云纪念馆,在"东方绿舟"上尽情地游乐欢唱。 这就是黄浦区集邮协会2003年青少年集邮夏令  相似文献   
18.
19.
最近,某报报道:一下岗职工几次借贷资金创业,几次失败,还欠下了不少债务,但他依然不弃不悔,终于取得了成功。这位下岗职工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但由这篇报道,笔者联想到近一段时期以来,媒体似乎都在树立这样一种价值标准和取向:即必须成为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最吃香的知识结构,才算是“成功人士”;必须成为老板、总经理才是最佳的结局。于是“知本家”、“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20.
英国判例法制度的本质特点在于判例作为法律渊源之一,对后案具有拘束力。鉴于此,我国不宜在刑事司法领域建立判例法制度,而是应恰当的发挥判例对刑事司法的能动和补充作用,注重刑事司法判例对刑法的解释功能以及对后案事实上的说服力和指导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