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898篇
科学研究   61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97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94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古代知识分子常常会遇到仕和隐的矛盾,吴敬梓也不例外。从个人性情来说,他是比较倾向于隐逸;但由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他又无法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以个人行为影响周围的人,从而间接地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的“教化”,是他在这一矛盾面前找到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2.
2005年10月27日上午,历史学系举办了吴怀祺教授主编的10卷本《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学术座谈会。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郑师渠教授到会祝贺。龚书铎、晁福林、鲁振祥、张文启、陈祖武、张庆捷、陈琳国、吴道弘、陶铠、牛润珍等知名专家学者参加座谈会。  相似文献   
43.
44.
孙武是世界军事史上的显赫人物,可是历史上有关他的生平资料却十分模糊,也不完整。最早把孙武当作历史人物而记述他的生平事迹的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通过对这篇原始资料重新考辨,可以进一步地理清孙武宫庭勒兵、仕吴时间、孙武和孙膑之关系等几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5.
维希政府是二战时期存在于法国南部的临时性政权。政府各主要领导人在对德外交方面各自推行自己认为行之有效的外交方略。但由于外交主动权的丧失,这些外交方略大都没有达到推行人的预期目的,甚至出现外交成效与预期目的逆向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46.
吴垭石头村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旅游资源,具有旅游开发的可能性、实际操作性.本文通过吴垭石头村旅游资源的成因、现状分析,将吴垭石头村分为五大功能分区,即自然风光梯田区、古建筑区、古树名木区、碑碣区、中长期发展预留区,从而为昊垭石头村开展自驾车旅游、古建筑考察游、青少年科普教育游、青少年夏令营基地、豫西南山地丘陵区农村题材的影视基地、吴垭石头村的修学游给出依据.  相似文献   
47.
现代芸芸红学家中,吴世昌至少有四度题咏《红楼梦》的经历。首先是1959年,吴氏《红楼梦探源》英文本脱稿,纪诗五首。此后三度皆与题画有关。1963年,画家刘旦宅为徐平羽绘制《红楼人物图》十二幅,吴氏每幅题诗一首。1978年,吴氏再度应邀,与另外几位诗人为刘旦宅所绘《红楼梦》故事图十二幅题咏,辑成《1979年红楼梦图咏月历》,吴作二首。稍后在1979—1980年间,为程十发所绘《红楼梦人物图》题咏十六首。三度所作题画诗共计三十篇次,诸作皆为七绝。通过此三十篇题画诗的讨论,可以考察吴世昌如何透过诗歌创作与《红楼梦》文本、图像发生互动。  相似文献   
48.
我的手头珍藏着四张照片,照片上是几位文化大家的“书窝”。第一张照片是1990年在冰心先生府上拍的。1951年秋,成名于五四新文学的冰心与丈夫吴文藻先生,以赴美耶鲁大学任教需要转道香港做些准备为由,辗转回到北京。和所有爱国的知识分子一样,冰心全身心投入了新中国的建设,  相似文献   
49.
吴文治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他不仅在韩柳研究方面成果卓著,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史方面也成绩斐然。他著作等身,从1947年发表第一篇论文以来,60年间,已出版著作23种,发表学术论文近200篇,超过3000万字。纵观吴文治先生60年来的学术道路,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他治学的显明特点。这就是一“勤”二“通”三“精”。  相似文献   
50.
宋人解经不肯墨守汉唐训诂之学,他们颇具胆识,对于前人定论,必求以可信与否。在这种学风的影响下,辨伪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果说宋代以前是辨伪的创始期,那么宋代就是辨伪的上升期。文章以欧阳修、程颐、苏轼、苏辙、晁说之、吴棫为例,论述了北宋文人的辨伪成就,以供研究者参考、批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