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667篇
科学研究   76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34篇
综合类   32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钩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魏晋南北朝家庭教育的发展特点、类别形式及投业者的角色地位,进而辩证地对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进行评类,揭示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02.
803.
《曾国藩家书》是中国传统家训的代表作之一,从中可探析曾国藩独具特色的道德教育理念。具体表现为孝悌修己的传统儒学观;进德修业,非汲汲于功名的为学观;春风化雨、亲和恰切的道德教育方式。反思当代家庭进行道德教育时存在的问题,家庭应承担起道德教育的责任,转变家庭教育的重心,改善道德教育的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家庭对道德教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804.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十分丰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更好地建设现代家风,还需要将优良传统家训充分应用,并且延续下去。家风建设是家庭建设的关键,在现代家风建设中,还需要融入更多传统优秀的文化思想,促进家庭和谐。因此,首先分析了中国传统家训中的优良思想,然后探究优良传统家训对现代家风建设的作用,最后对其具体的实践策略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5.
"5·12"四川汶川地震,震碎那么多孩子的温馨港湾,也涌现出大批临危不惧、互助友爱的少年英雄。他们的优良品德和可贵精神,展示了当代少年的时代风貌,深深地感动着中国。5月29日以来,国家教育部先后表彰了数批"抗震救灾优秀学生"。为弘扬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的传统美德,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本刊将陆续刊发他们的感人事迹。  相似文献   
806.
论编辑的科研经历对科技论文初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小华 《编辑学报》2006,18(6):460-461
分析通晓科学研究准则、熟知科研步骤和报告的写作及养成的优良品德等科研人员具有的素质在编辑人员初审科技论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丰富编辑人员科研经历的措施.  相似文献   
807.
(一)对培养品德优良、团结友爱好少年的理解1.良好的品德是赋予行动以合理性并赋予思想以实践性的一种品质,是人生的财富,是生命的花朵。而培养良好的品德,要从儿童少年期开始。因为人的品行与情感的形成,是与其对最初接触的、最重要的真理的理解,以及对祖国的语言最细腻之处的体验紧密相联的。  相似文献   
808.
儿童身上潜藏着四种潜能:语言和社交的能力;制作的能力;研究和探索的能力;艺术的能力。而这些潜能的挖掘,最主要的是离不开环境。教师要善于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根据幼儿的探究欲望,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的应答,从而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09.
宋代是我国传统家训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家训文献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涌现出了一批极具特色和影响深远的家训文献。  相似文献   
810.
程洁 《学前教育》2007,(9):10-13
1937年抗战爆发。是年10月10日,在四川巴县的一处小山村,一声女婴的啼哭为马氏一家带来了希望和喜悦。按“汝以学为本,好善复培之”的家训,这个女孩当属“以”字辈,而名字中的第三个字要按“女子卧心,男子竖心”来取,恰逢诞于纪念武昌起义的双十纪念日,遂名“以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