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506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560篇
教育   72542篇
科学研究   5378篇
各国文化   217篇
体育   2879篇
综合类   2364篇
文化理论   2206篇
信息传播   40787篇
  2024年   700篇
  2023年   2689篇
  2022年   3204篇
  2021年   2678篇
  2020年   2269篇
  2019年   2088篇
  2018年   1158篇
  2017年   1947篇
  2016年   2656篇
  2015年   4170篇
  2014年   9400篇
  2013年   8189篇
  2012年   10399篇
  2011年   10715篇
  2010年   8793篇
  2009年   8510篇
  2008年   10057篇
  2007年   7655篇
  2006年   6300篇
  2005年   6253篇
  2004年   6622篇
  2003年   4299篇
  2002年   2838篇
  2001年   1514篇
  2000年   728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7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李红 《新闻记者》2006,(7):55-56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当前广播电视报遇到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甚至有专家预言:广电报是一种阶段性的报纸,从高峰走向低谷而后消亡,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那么,究竟广电报会不会即将消亡呢?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活动,从传媒功能来说,广电报和其它传媒只要其功能外延不完全重叠,或者广电报的外延没有被其他传媒所涵盖,那就谁也替代不了谁。也就是说,广电报的生存之道在于发挥其他媒体所不具备的传播功能与效果,并满足受众的需要、得到受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992.
毫无疑问,21世纪将是新媒体的时代。当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带着无限的可能性成长的时候,也把一个问号抛向了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怎样与新媒体相互渗透,相互借用, 共存共赢;怎样改变自己的传播理念和形态,寻找在市场上继续存在和发展的合理性? 对于像都市快报这样的新型主流都市报,这是必须正面回应的问题。而且一切反应,都需要从自发状态进入到自觉状态,在一次次的战术变化中,寻找战略转型的突破口。2005年11月的哈尔滨停水事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对新媒体的借用与融合,在延伸传统报道的领域与技术上,作了一些粗浅的尝试。  相似文献   
993.
自从短信诞生尤其是在几次突发事件中发挥一定信息传播作用后,传播学界对“第五媒体”的研究和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有学者认为,短信就是“第五媒体”,有学者则认为这仅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到了2005年,手机报的诞生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讨论热潮。“第五媒体”究竟为何物? 它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何种  相似文献   
994.
吴溜(浙江大学新闻研究所05 级研究生):我曾在《南方都市报》实习。南都的社会新闻做得好在业界是有口皆碑的。当时带我的报社记者是一个有极强新闻敏感的报人,她用最言简意赅的语言告诉我什么新闻会好看: “你想读者关心什么,就怎么写。把话说清楚,文章写完后要删到没有一个废字。”  相似文献   
995.
品牌理念在企业中早就深入人心,而媒体这几年才引起重视。国内的媒体中,南方报业是比较早引进品牌理念的。媒体品牌是媒体消费者对该品牌的持续的忠诚度,平面媒体消费者包括读者和广告客户,广告客户花钱在报上登广告也是一种消费行为。  相似文献   
996.
沈波 《新闻实践》2006,(7):40-40
一、现场报道的“在场性”现场采访可以让受众感受到主持人采访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关系到一个节目的成败。现场采访有利于再现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可增强节目的可信性和感染力。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作用除了串接、引导、传播信息外,在事发现场如果能出现主持人的身影,就能够突出和强化主持人的主持  相似文献   
997.
王瑛 《新闻实践》2006,(7):53-54
注意时下的报纸和电视新闻,不少报道还是工作动态性新闻。这些新闻,报道程式化,语言抽象化,缺乏新闻性、可读性,让人看后转眼便忘,影响了传播效果。产生这些现象的症结之一,就在于报道忽视了受众能够认同的情节事实,使新闻报道成了纯而又纯的“非事件”。因此,在采访中,要注重挖掘那些隐藏在大量新闻事实之中的、鲜活的、有情节的事件,这就是记者的“事件意识”。通过对这些  相似文献   
998.
浅谈电视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传播中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更是事关电视艺术发展的实践问题。首先必须明确,电视本身就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传播学之父麦克卢汉在1964年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对媒体而言,重要的不是内容,而是媒体本身,是媒体的形式  相似文献   
999.
6月初,江西籍来杭务工的女工潘菊兰的丈夫鲁志明给报社写来一封感谢信,感谢报社及记者在他们陷入绝境时给予的无私帮助。作为全程报道该事件的记者,面对感谢信,我觉得这是一名党报记者该做的本份工作。然而,感谢信背后所折射出的,却是省委机关报——  相似文献   
1000.
图片新闻     
仲洁 《新闻实践》2006,(11):48-48
电视新闻节目本土化,指的是采编的电视新闻能以本地受众的意志为转移,切实表达其意图和生存状态,以吸引本地观众为传播的出发点。这里所说的本土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本土化新闻,二是新闻本土化。那么,当今城市电视台的新闻本土化运作,呈现怎样的特点和趋势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