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宪法发展相对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具有滞后性,于是有学者提出“良性违宪”的概念。对所谓“良性违宪”现象进行描述、分析和某些解释是非常必要的。但“良性违宪”的定性和提法,不但不科学,会产生很大的纵容违宪行为的负面效应,而且该提法与法治理念也不符。实践中某些改革行为违宪但却存在合理性的原因在于宪法不能及时回应现实需要,解决该问题的出路应当是及时释宪或者修宪。  相似文献   
22.
在刑附民诉讼中规定精神损害赔偿是当前世界各国的做法,已渐成共识,其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对于维护法律的统一性、节约诉讼资源价值、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在刑附民诉讼过程中应该将精神损害赔偿纳入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之中,赋予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以及适度限制刑附民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都是较为可行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3.
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核心要素,是全面推进法治国家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中国当代的宪政演进之路,其实质是宪法条文在中国被社会大众所普遍认同的一个过程;宪法实施,宪法司法化,宪法私法化和违宪审查是中国当代宪政建设的三个位阶;民主、法治与人权是推行依宪治国乃至依法治国所必须秉持的价值共识。  相似文献   
24.
本以实例分析由控制系统闭环零、极点的分布,求谈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方法及过程。为进一步进行系统性能指标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5.
杨涛 《西北师大学报》2001,38(1):115-120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明示性地规定了我国的立法主体、立法权和立法权限范围,总结了以往立法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充实了中央和地方分权立法的原则和内容,以概括与例举式相结合的方法规定了立法主体的立法权限范围,初步改变了以往行政立法主体侵犯权力机关立法主体立法权限的局面。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昆明钢琴噪音案的思索,作者提出了公民权利的位阶是否存在问题,并从公民权利的基础出发,论述了权利位阶的评价标准:权利满足的是公民的何种需要和利益,以及该需要和利益对公民的生存和尊严的作用大小。文章提出解决公民权利冲突的三个原则;(1)权利均衡原则;(2)高位阶权利优先原则;(3)公平限制原则。  相似文献   
27.
在法律规范相关联系中可能出现并存式的法律竞合与择一式的法律竞合,后者竞合冲突需要通过法律的解释进行厘清。其解释技术的前提是关于各类法律包括司法解释等的位阶性标准问题(位阶可能决定法律之功效存在与高低等),然而在司法解释以及相关法律的适用上却经常被忽视。无权代理拟制追认的竞合规定的处理方式以及解释技术方法,需要考量法律原则与学说的演绎,同时借刑法相关法规竞合学说理论的民刑一体化构想为补充,以期达到为实践“惯用”的法律解释与适用方式在法理与实践上提供正名。  相似文献   
28.
当技术伦理发生冲突时,技术主体就面临着在多种伦理或伦理原则中选择优先适用何者的问题,这就涉及了技术伦理位阶问题。技术伦理冲突是技术伦理位阶存在的逻辑前提。技术伦理位阶可以根据技术主体的身份、技术活动的类型进行判别。在技术活动中优先适用的伦理或伦理原则称为上位技术伦理,次优适用的伦理或伦理原则称为下位技术伦理。作为恒定上位技术伦理的普世伦理因其是人们最基本、最低限度的共同价值、标准和态度,故任何技术活动都必须优先适用它。判别技术伦理位阶可以解决技术伦理冲突,从而帮助专业技术人员解决伦理困惑,使得技术活动合目的性地进行。  相似文献   
29.
30.
我国现行的学位制度是由198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确立的,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曾功不可没。但是,现行的评审制度未能有效地对学术进行甄别和水平鉴定,科学合理的评审程序和有效的学位争议解决渠道尚没有建立。可见,学位制度的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本文在分析现行《学位条例》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制定《学位法》的一些建议:一是应明确高校和国家在学位授予制度方面的关系;二是应明确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学位授予关系;三是应明确学生权益的救济途径及其衔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