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325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905篇
综合类   23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29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21.
专项体能与技能的关系一直以来是我国羽毛球界常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羽毛球的专项体能构成包括专项速度、力量、耐力以及灵敏性四个方面,并将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性四大基本素质的关系归纳为:速度是关键、力量和灵敏性是基础、耐力是保证.  相似文献   
22.
主要针对高中生体能发展模块化实施展开研究,认为高中体能发展的模块化实施具体可从如下三个方面进行:准备活动阶段的模块化体能训练;课堂结尾阶段的模块化体能训练;课余时间段的模块化体能训练。  相似文献   
23.
"课课练"的提法来源于一种文化课的练习题型,后来在不断演变后,成为一种独特的教学形式,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之中,它可以起到促进学生体能发展的作用。现基于这样的认识,指出如何提高高中篮球课堂教学中实施体能"课课练"有效性的具体方法,包括平衡支撑、扶球支撑等。  相似文献   
24.
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应树立终身锻炼思想。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新时期体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内容。在体育锻炼中,教师既要向学生传授、讲解动作的规范和技巧,也要帮助他们制订切实可行的锻炼方案,结合艺术表演、形体展示、体能训练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心,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与愉悦,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5.
乒乓球体能训练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7年11月,我开始协助中国乒乓球队教练组进行体能训练工作,几年来,通过对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进行体能训练,我在乒乓球项目对体能的要求和乒乓球运动员如何进行体能训练方面有了一定的认识,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提供给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6.
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在确定体能训练概念的基础上 ,阐述了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主要构成因素 ,提出了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的评价指标和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7.
近几年来,中长跑项目在国际、国内的成绩不断提高,许多优秀的运动员在比赛中不仅仅表现出了极高的体能训练水平,更表现出了完美的技术动作和战术意识。为此,对于少年中长跑运动员来说,要注意技战术意识的培养,这样才能为培养高水平的中长跑运动员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
试析新一代军事训练大纲中体能部分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颁发的《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与以往的大纲相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广泛的适用性和与时俱进的创造性。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把军人的体能训练摆上了重要位置,适应未来作战要求,有针对性地提高各类官兵的体能素质和部队战斗力。  相似文献   
29.
海军陆战队陆战步兵体能训练特点与施训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陆战步兵作为海军陆战队体能训练研究的切入点,全面、系统、深入地分析了登陆作战对陆战步兵的体能要求,创造性地提出了陆战步兵体能训练应以“速度是核心、耐力是基础、力量是关键”为训练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30.
对中长距离自由泳项目的配速方案的总体特征、各项目特征,及提高配速水平的方法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我国中长距离自由泳项目运动员配速水平的对策与建议,旨在对今后我国该类项目训练与配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