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追溯法无疑是《俄狄浦斯王》最显著、使用最完整的艺术手法。但是使《俄狄浦斯王》主题深化的手法却是反讽和宗教文化。这两种手法的使用使剧本的英雄主题更加深刻,人物更符合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42.
在尤金·奥尼尔的戏剧《悲悼》中,男主人公奥林深爱着自己的母亲,但是这种爱超过了母子间的爱,而是向男女间的爱发展。很明显,奥林是一个有俄狄浦斯情结的人。本文章将用弗洛伊德理论分析奥林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如何体现的。  相似文献   
43.
索福克勒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俄狄浦斯王》是其最负有盛名的代表作,被亚里士多德称为“十全十美悲剧”,是全部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成熟、最完美的命运悲剧。它明确了悲剧的精神内涵,即---人与命运抗争的颂扬,从而彰显出作家对个人自主精神的肯定,引发我们对人生命运的终极思考。  相似文献   
44.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短篇小说《学游泳》讲述了辛格尔顿夫妇针对儿子保罗学习游泳展开的争斗。小说中对夫妻二人关系不睦及保罗对母亲的依恋的叙述继承了传统的“俄狄浦斯情结”母题。但文本中对夫妻二人各自心理的详尽叙述和保罗最终"游离"父母的言简意赅的描述,则在叙事层面上修正了精神分析学派关于儿子对母亲先天依恋及由此产生的恋母情结的过度强调,表现了斯威夫特对"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母题的阐释和反思,及其对成长主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45.
在悲剧的六个构成要素中,亚里士多德最为看重情节。《俄狄浦斯王》的故事是包含了"突转"和"发现"的复杂情节的。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俄狄浦斯一步步发现了真相,认清了自己的身份,伴随"发现"而来的是其命运的突转。俄狄浦斯最终成为罪人,但"发现"的意义仍旧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6.
《赎罪》是当下英国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他运用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在小说中为读者刻画了多个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原型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它为经典作品的解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旨在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对《赎罪》女主人公进行分析,从深层次来解析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47.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一部优秀文学作品的思想和语言往往承载着创作者的亲身经历。爱尔兰作家弗兰克·奥康纳(1903—1966)在其收录于《弗兰克·奥康纳短篇小说集》(1952)中的《我的俄狄浦斯情结》让我们找到了洞悉奥康纳把现实生活与文学创作巧妙融合的极佳视角。  相似文献   
48.
俄狄浦斯情结是精神分析学的一个概念。美国心理学专家约瑟夫·洛斯奈在其所著《精神分析入门》一书中,对俄狄浦斯情结解释说:“由于婴儿时代和童年早期的环境状况,每个孩子都渴望从与自己异性的父亲或母亲身上满足性欲,而怨恨与他同性的父亲或母亲。原始的社会和文明的社会都有反对乱伦的严厉禁忌,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禁忌;因此,这些渴望在暗中被感觉到,却一生永远地埋藏在潜意识深处……有时候,潜抑的俄狄浦斯情结突破潜意识的封锁,溜到意识里来了。不过,它们是以伪装的形式出现的。这种形式比较不会被我们所反对。  相似文献   
49.
《太原大学学报》2017,(5):45-49
《再别康桥》并非徐志摩对离开康桥时真实场景的摹状与再现,而是对自身康桥体验的一次重新整合与创造书写。用诗歌的形式表现埋藏于人类内心深处的俄狄浦斯情结,表现这个注定要纠缠人类一生的悲剧性命运,既是《再别康桥》最动人的特质之所在,又使得它完全可以跻身世界文学名作之林。  相似文献   
50.
“后殖民”思想早在古希腊神话中已经萌芽,无论忒拜王国,还是俄狄浦斯神话故事,都明显地体现出一种被建构而成的有如赛义德所批评的“欧洲中心主义”视阈下的“东方”,是古希腊时期一种丧失话语权力的“类群体”,它们成了当时某类人或某“中心”控制、统治弱小群体的手段。这实质上是先民时代的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浓郁的文化霸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