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3篇
  免费   2篇
教育   701篇
科学研究   28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52篇
综合类   36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17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李剑欣  朱婉滢 《采.写.编》2020,(2):187-188,126
美食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物质,中华传统美食承载着民族的文化,成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多媒体时代,弘扬和传播富有地域、民族特色的美食文化,新媒体以其新颖的形式并且融合市场需求为中华美食的再度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2.
评论要真正起到灵魂和旗帜的作用,不仅要“守正”,要政治正确,还要以受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正确的思想传播出去,真正做到入脑入心。作为安徽主流新闻媒体中安在线的评论栏目,中安时评坚持以“守正”引领“创新”,用“创新”提升“守正”,让坚定正确的政治思想和积极和谐的公序良俗始终占领舆论高地。  相似文献   
33.
根据方志记载,清代山东丧俗活动中,主要采用了鼓吹、百戏、梨园、杂剧等音乐表现形式,当事人通过这些音乐形式,表达悲伤、哀怨、激奋等情绪。丧俗音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传递信息、强化气氛、稳定规范、调节生活、传承教化、情感寄托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背后则隐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汪泛舟 《家教指南》2006,(1):102-108
敦煌文献与石窟题记中,存有丰富的俗别字,亦见有学者校正.本文从僧诗、蒙书、愿文、题记等中又辑录一些,如"群、郡"、"接、妾"、"狩、嘼(手)"、"翻、幡"、"受、寿"、"沙、涉"、"西、恶"、"享、烹"、"圣、政"、"唐、堂"等40余例,以做为对前文<敦煌俗别字补正>的姐妹篇.  相似文献   
35.
《敦煌俗字典》是当代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的重大成果,为人们进一步探索敦煌文献宝库提供了极大方便,敦煌学研究者无不将其视为案头必备的工具书。2019年底,《敦煌俗字典》第二版在上海教育出版社付梓。和第一版相比,第二版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六方面:一是材料来源更全面,二是所收字头更多,三是所收字形更多,四是考辨按断更丰富,五是理论研究更深入,六是订正了第一版的疏误。  相似文献   
36.
中国的壮族和越南的岱族都拥有悠久的稻作文化历史。节日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该文从节日食俗和祭俗两方面出发,分析了食俗中的稻作文化象征及特色祭品,阐述了祭俗中的春耕、丰收、祈雨、祭魂、蓄牛魂等稻作仪式,丰富了中国、越南两国跨境民族的节日文化研究内容,对深化中越文化交流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7.
38.
杨曼 《世界文化》2009,(4):48-49
歌舞伎的历史 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戏剧艺术,“歌舞伎”虽然是借音汉字,但巧妙地概括了它的三大艺术要素:音乐、舞蹈、演技。歌舞伎来源于为死于非命的亡灵祈祷时即兴表演的“风流舞”,风流舞后来风行全日本,发展成的一种不戴面具、动作整齐划一的舞台艺能,此为歌舞伎的最初形式。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阿国歌舞伎(女歌舞伎)、美少年歌舞伎(若众歌舞伎)、野郎歌舞伎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9.
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的根脉,古老的柳林盘子会在传统文化备受冲击的今天展现出来的蓬勃生命力,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美好图景。  相似文献   
40.
本文主要以当下国内外文化发展局势为背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强调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针对打造文化强国这一议题创造性地提出,重视传播中华民族传统节俗文化是我国实现文化兴国、打造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根本方法,并从节庆传播的角度探讨如何对内增强自身文化底蕴以及对外树立文化强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