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9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基于"人群关系论"的班级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奥是对中期管理思想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人物之一.他亲自参与并指导了管理学史上著名的霍桑试验,阐述了人群关系理论的主要思想,为提高生产效率开辟了新途径.其中许多措施至今仍是管理者进行有效管理应当遵循的信条.梅奥的"人群关系论"以"社会人"为中心,强调管理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多种需要为基础,是科学管理转向人本管理的开端.  相似文献   
42.
袁世凯组阁是清末新政史、辛亥革命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以往史家多从武昌起义后清政府走投无路,袁乘势出山,攫取清廷大权,实现自己政治野心分析,本文则从袁世凯组阁,使清末政坛出现真正责任内阁的法制层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3.
冯玉娟 《教师》2008,(20):9-9
市场经济的大潮时常蒙蔽着世人的眼睛。“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这一信条的指引下,我们时常为生活琐事所困扰,被忙忙碌碌的生活腐蚀了思想,整日的浮躁不安,如一叶浮萍,随波逐流,不知所往。做了10年的教师,我也常觉得辨不清方向,在学校与家庭的奔波中变得疲倦与冷漠。可是前不久,这种心境被课堂上的一次意外情况打破了。  相似文献   
44.
Q:人生不只是"通关成功",还有"退出游戏"的选项。A:要把"及时止损"列入人生信条,辞去不含适的工作,退出不含群的圈子,告别不含适的感情。坐错车并不可怕,不能因为已经投了币,上了车,就舍不得下去。  相似文献   
45.
有一位名叫艾伦的孩子,九岁时,在他祖父的牧场里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赤手去捡拾牧场的牛粪饼。一般的孩子都嫌这份活儿脏,不愿做。而爱伦却干得好极了。由于他捡牛粪饼表现出色。祖父给了他一个向往已久的工作——放牧马匹。这件事深深影响了小爱伦,使他坚信这样一条人生  相似文献   
46.
《新高考》2008,(12)
我有一个梦:有一天,这个国家将站起来,并实现他的信条的真正含义:我们将捍卫这些不言而喻的真理,即所有人生来平等。  相似文献   
47.
成功是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它是促使人们永远乐观向上的动力.事实上,人人都渴望着成功,争取着成功.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把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欢乐带给儿童,在儿童心里激起自豪和自尊,这是教育的第一信条."可以这样说,获得成功是每一个学生的权利,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48.
美国外交理念中的使命感受到殖民地时期清教传统与美国立国之初各种政治信条的双重影响。使命感意识对美国外交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山巅之城"模式影响下的孤立主义;其二,输出"美国信条"模式影响下的干涉主义。在美国的外交实践中,这两种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  相似文献   
49.
一个值得反思的教育信条:塑造知识人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塑造知识人是一个根深蒂固的教育信条。这一信条的人性设定是把知识、求知看作是人的惟一规定性,它颠倒了知识与生活的关系。科学的范式是知识人所设定的知识界限,不在这一界限之中的经验和意识都被排斥在知识范围之外,由此,知识人的知识也就脱离了人的生活世界。在这样的知识观的主宰下,知识人的世界是一个意义缺失的世界。塑造知识人的教育信条应当在理论与实践的批判中逐渐解构。  相似文献   
50.
清朝灭亡前夕,其《宪法内重大信条十九条》(简称"十九信条")的出台,与"滦州兵谏"中由张绍曾主持和领衔向清廷发出的"立宪政纲十二条"(简称"十二条")直接关联,可视为清廷就此作出的回应。"十九信条"的内容,除极个别事项外,与"十二条"不但无原则抵牾,而且更为全面和规范,真正具有了宪法性质,这离不开"滦州兵谏"的促迫。而这次"兵谏"本身,亦是特别复杂局势下的产物,就其要求清廷确实着手立宪的既定目标而言是基本达到,故通常所说其"失败"并不完全合理。尽管它较比"起义"的目标层次为低,但就震动、打击乃至推翻清王朝的客观功效而言,可谓与起义相辅相成,都是其"合力"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