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9581篇
科学研究   314篇
各国文化   78篇
体育   150篇
综合类   300篇
文化理论   51篇
信息传播   985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102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143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332篇
  2014年   716篇
  2013年   683篇
  2012年   733篇
  2011年   839篇
  2010年   763篇
  2009年   798篇
  2008年   1014篇
  2007年   833篇
  2006年   776篇
  2005年   725篇
  2004年   394篇
  2003年   440篇
  2002年   406篇
  2001年   360篇
  2000年   323篇
  1999年   120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俗话说,"文章不是无情物";写文章,必须带着感情写,文章里边要有作者灌注的情感.否则,就写不好,就不是好文章.   那么,感情对于写,对于文章,究竟有什么作用呢?这作用多了,拣主要的说,也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42.
43.
好的方法和主意有时就像一只狡兔,它在眼前一蹿而过,瞬间闪现出耳朵和尾巴。为了捕捉它,你必须全神贯注。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总是如此,这也许就是一般人与他们之间的差别所在。  相似文献   
44.
杨华 《学语文》2000,(3):44-44
关心体育的朋友们不难发现,各种体育类报刊杂志已在不经意问成了修辞竞显风流的大舞台,体育新闻的标题也由于各类辞格的运用而显得摇曳多姿,尤其是比喻、引用、仿拟三类,更是其中的常客。  相似文献   
45.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用问句表达确定意义的句式——寓答于问、有问无答、明知故问;设问句也是一种特殊的用问答形式表达确定意义的句式——自问自答、前问后答、有问必有答。二者的特点和功用泾渭分明。但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还有一种同时身兼二者属性的句式:寓答于问、自问自答、有问且有答、不需答而答。现有语法修辞著作均予以回避——没有确定其归属,给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读者留下了一个不应有的空白。试看下列例句:  相似文献   
46.
毛泽东生前不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最高统帅,而且是写军事新闻的大手笔。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他的战友一道,一面指挥千军万马,同国内外的武装敌人作斗争,一面又配合战局的需要,挥笔写下多篇军事新闻。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30年10月红军攻下吉安,1933年8月他以子任的笔名,写了红军故事《吉安的占领》;抗战胜利前夕,胡宗南部队突向我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淳经县的爷台山发起进攻,妄图挑动内战,毛泽东用新华社延安的电头,写了消息《爷台山战事扩大》,揭露蒋军;解放战争时期,他写的军事新闻更多了。据《毛泽东…  相似文献   
47.
为了使中国尽快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进行了长时间的艰苦探索,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这些邮解可以用“强国富民”四个字加以概括。强国富民是毛泽东执着追求的理想。  相似文献   
48.
一杯沧海     
《招生考试通讯》2006,(9):I0002-I0002
好个“一杯沧海”!这别致的标题,一下子就以量词错位手法吊起了读者的胃口,让人忍不住要看个究竟,这就是精心拟题的妙处。接着,考生开篇作比,即以博喻手法妙论书趣,精警而透辟;承下来,笔锋陡转,切入现实——读书者日见其少,巧妙地暗合了要求中的“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真真妙合无痕,还让人于其顿挫之笔下、精美的引用中、整饬的结构内、新奇的比喻里领略到该考生的真知灼见——“学会了读书才能学会生活”。最后仍以博喻收尾,既呼应了开头、深化了主旨,又使得全文圆融自然、浑然一体。[编者按]  相似文献   
49.
骆宾王人生价值的终极目标是出仕做官,建立功名,同时又崇尚英侠,尊重自我。这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结果。然而当这些不能实现时,他显得忧郁愤懑,并逐渐将视线转向隐逸,向往自然,企图以此来超越现实,超越自我,获取新的人生乐趣。  相似文献   
50.
莎士比亚是举世闻名的双关语作家,在他的作品中有很多使用了双关语的地方,在增添作品语言魅力的同时,起到了冷嘲热讽的效果,从而形象地揭示了人物性格,在文章当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哈姆雷特》作品中至少有90处的双关语,在翻译过程中,双关语的应用可能会影响到翻译效果,所以有必要通过对双关语的评析,合理应用翻译策略,从而更好地传达作品想要表达的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