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639篇
科学研究   5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22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2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在班上,李俊是个性格内向的学生,他不苟言笑,形单影只地坐在座位上。阅完的试卷一发下,我发现他眉头又锁到一起了。他只得了58分。  相似文献   
132.
《邢台学院学报》2016,(4):18-21
同治十年(1871年)黄河在侯家林南岸决口,河东河道总督乔松年奏言堵铜瓦厢决口,复归清江浦故道,主张借黄济运,让河水北流。赫慎修上书一篇《治河论上乔鹤侪河督》,阐述了自己的治河观点,回顾黄河改道的历史,总结了清朝治理黄河的经验教训,驳斥了乔松年等人"堵铜瓦厢决口,复归清江浦故道"的治河主张,提出治理黄河的理念和治河方法。  相似文献   
133.
成语翻译知多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语是语言学习中经常遇到的语言现象,也是语言翻译中比较难掌握的部分。本文从成语的语义结构分析总结了成语翻译的基本方法,以及在翻译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4.
韦莉 《湖北教育》2003,(7):37-38
计算机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把计算机用于语文教学是一次深刻的变革,它使语文教学从传统走向现代、走向创造、走向新生。而这一切都和网络教学密不可分,网络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  相似文献   
135.
"借薪助火"作为一种雄辩术,是指借助论辩双方以外的第三者或其他因素,以柔克刚,说服或战胜对方.  相似文献   
136.
教师借班上课,总会碰到因不了解学生、不熟悉环境,而导致教学预设不当、师生无法有效沟通产生的教学阻隔现象.课前谈话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提高教学针对性、消除阻隔的有效途径.激情、幽默、启思和联系生活的谈话,是教师借班上课时经常采用的四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介绍了三种对索书单进行统计的方法:分解计算拒借率法、分解计算需求比值法和计算各时段内出版的文献被需求比值法,并对统计结果的应用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38.
汉语"借"不能像英语一样表方向,只有通过其他手段来表示方向。想要排出"借字句"的歧义,只能通过两种手段:一是表示清楚方向;二是描述清楚所借事物的领属关系。汉语可以通过添加介词、行为动词等手段表方向。  相似文献   
139.
秦岭 《文教资料》2007,(6):98-100
日语促音的产生与中古汉语入声音的借入有关,发生促音便的音节一般都是汉语中入声借音。从中古汉语的角度出发,[-k]、[-t]、[-p]韵尾与相应的日语表记对应非常整齐。从日语角度出发,以[~キ]、[~ク]、[~チ]、[~ツ]、[~フ]结尾入声音与汉语入声韵尾也基本成系统对应。[~キ]、[~ク]对应[-k],[~チ]、[~ツ]对应[-t],[~フ]对应[-p]。而通过对比讨论我们发现,日语的促音化现象与汉语入声辅音韵尾的喉塞音化在原理上有所共通。这一事实对中古汉语的语音流变规律的揭示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0.
本文兼从文字、词义、词汇发展角度剖析文字假借现象,认力以借字的声韵表示本字的语源义的假借是一种特殊、有规则的假借,这种假借反映了汉语史上语源义不断分化、单音节新词不断增生以及两种原始性语义(本义、语源义)在词汇发展中合流的大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