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储安平的小说文本出发,考察出他前期的思想与精神状态——从现实主义向自由主义转变的精神历程。这种思想变化过程渗透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初期便具有了现实主义特色,但随着作者思想的成熟,小说风格呈现出一种转变——文章的理性质素增多,自由主义端倪也随之出现。这与他后期所崇尚的行为自由、文化宽容、人生自由、守法与自由等相关思想理论相映衬。由此看出,他的思想与小说创作是相辅相成的,思想引导着他的创作逐步走向成熟,创作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他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通过考察剖析储安平主编的《观察》周刊的新闻思想,我们发现,理性的是非观和。健全的舆论”观的有机结合是储安平‘观察'政论的特色。剖析储安平‘观察》政论的特色,有助于认识中国新闻业。文人论政”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3.
刘茜 《兰台世界》2013,(4):114-115
<正>一、创办、主旨、撰稿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举国欢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希望国家避免内战,和平发展,迅速走向恢复和重建的道路。为达到这一目的,他们纷纷创办刊物,发表对国事的意见,力求为国家尽一份心力。1945年11月,在张稚琴的帮助下,储安平在重庆创办了一份名为《客观》的周刊,在这份刊物中,他发表了许多尖锐的政论文章,政治思想逐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考察剖析了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新闻观念的历史来源和思想基础,这有助于真实把握旧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新闻理念和心路历程,从一个新角度客观地思考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史,落实“以史为鉴”的修史目标。  相似文献   
15.
考察剖析了储安平的自由主义新闻观念的历史来源和思想基础,这有助于真实把握旧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们的新闻理念和心路历程,从一个新角度客观地思考中国新闻业的发展历史,落实“以史为鉴”的修史目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考察剖析储安平主编的《观察》周刊的新闻思想,作者认为,储安平《观察》政论的主要特色表现为理非的是非观和“健全的舆论“观念的有机结合。剖析储安平《观察》政论特色,有助于认识中国新闻业“文人论政“的历史传统。  相似文献   
17.
储安平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民主报人,他既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编辑家,又是一个秉笔直书的时评家.作为编辑家的储安平,他先后参与创办或主编了<客观>、<观察>和<光明日报>,形成了自由民主的办刊思想;作为时评家的储安平,他写下了许多针砭时弊的政论文章,产生了极大影响.可以说,他是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以言论参与政治的典型,他代表了一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和求索经历.他的成功和曲折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长期、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18.
林莉 《新闻爱好者》2011,(19):48-49
中国近现代报业史上,"文人办报"曾经走过了一段辉煌而曲折的路程。本文尝试从储安平的办报活动出发,探究"文人办报"在中国走向终结的悲剧成因,并以此为鉴,论证真正适合中国国情的办报理念,即建构中国特色新闻专业主义。本文中的"报",在现代意义上,泛指各类新闻媒体,新媒体除外。  相似文献   
19.
储安平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是一个在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上有过成功尝试的独立报人。然而,他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本文以"不羁之士"四个字,来形容储安平起起落落的命途中所展现出来的性格魅力。本文将其历程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的文学创作时期、自由主义撰稿人时期、《观察》复刊时期以及最后悲剧式的落幕。通过这四个阶段的分析与阐述,本文力图从新闻学视角来探讨储安平的办报理念、自由主义思想以及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20.
储安平(1909-1966),江苏宜兴人,我国著名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上个世纪40年代十分活跃的新闻出版家.曾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教授、重庆中央政治学院研究员、重庆<中央日报>主笔、重庆<客观>周刊主编、上海<观察>周刊主编,建国后曾担任新华书店副总经理、中央出版总署发行局副局长、<光明日报>总编辑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