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近期,为进一步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儋州一中联手LG B2B,在3个电教室内应用了LG慧联显示群组,实现了180台显示器的信息优化与共享,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儋州一中是海南省一所重点示范中学,拥有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在校园的教学区内,还安装有校园广播电视网、校园计算机局域网、电视卫星差转台等教学辅助系统。  相似文献   
22.
旅游目的地是拥有特定性质旅游资源以及相应的旅游设施和交通条件,具备一定旅游吸引力,能够吸引一定规模数量的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的特定区域。从此角度出发,海南中西部休闲旅游应在投资和形成稳定客流方面实现突破,解决目前中西部旅游资源丰富但发展滞后的问题。  相似文献   
23.
本文主要用近似描述的研究方法,考察了苏轼谪贬儋州后的人生情感状态,试图据以把握苏轼从儋耳北归至常州便溘然长逝的生命脉络。文章认为,苏轼离惠赴儋后,其生命的核能就开始发生裂变,这有两个方面的深层动因:一是政治“企慕情感”的彻底失落;二是痛失王朝云的精神打击。此二者形成了复杂的悲剧情感结构,使苏轼的生命强度弱化,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北归逢中的不意辞世.文章的考察和结论扬弃了苏轼气质评价中笼统的“旷达”说,揭示出赴在暮年阶段的一个真实的苏东坡形象。  相似文献   
24.
客家人在海南主要分布在儋州的南丰、洛基等地。据史料及笔调查,南丰与洛基等地的客家话有差别,南丰是客家人最为集中的地区,本以南丰的客家话为记录对象,着重讨论南丰客家话与粤西等其他地区客家话的比较。从中发现南丰客家话与粤东、粤西等地的  相似文献   
25.
儋州时期的苏轼诗作是苏轼创作的另一个高峰,这一时期诗作的特色是道艺合一,真实自然,呈现一种圆熟之美。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新意和妙理迭出。艺术风格上平淡简远,体现了诗人这一时期旷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26.
海南岛儋州人婚姻习俗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儋州人盛行的“不落夫家”习俗及与此息息相关的“青年馆”及“夜游”活动,构成了儋州人婚俗的主要特征。本文根据田野调查资料及史料记载,从民族学和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儋州人婚俗的成因及变迁情况。  相似文献   
27.
28.
广东惠州,自古即有“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誉,从唐朝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近五百位文化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问余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这是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自况之语,他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革命家和民族志士皆出自惠州.2015年10月,惠州市被李克强总理亲笔批复,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29.
陈涛 《现代语文》2006,(3):13-15
春江渌未波,人卧船自流——苏轼《和陶游斜川》 苏轼是非常推崇陶渊明的,他一生共写了109首和陶诗。其中《和陶游斜川》写于北宋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当时苏轼由广东的惠州贬谪到海南儋州已经两年了,北归之望,已趋渺茫。两年前的四月,六十二岁的诗人独与幼子过负担过海,儿孙们痛哭江边,以为死别。七月酷暑诗人抵达儋州,无处可居,父子二人住在摈榔林下,后来得军使张中帮助,僦官屋以庇风雨。立冬后,风雨不止,官屋破漏,以至“一夕或三迁”。即便如此,第二年湖南提举董必察访岭南,还是遣使将苏轼父子逐出官舍,苏轼只好买地筑室,起屋五间,潮州人王介石和当地百姓运甓畚土以助,亲躬泥水之役,诗人才得以有安身之所。  相似文献   
3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民间艺术普遍面临着表现形式与传播载体变迁的挑战。作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海南儋州调声以鲜明的方言特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成为记载地方文化艺术发展进程的“活化石”,对文化艺术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的价值与启示意义。与此同时儋州调声在被推广和传播的进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如重视程度不够、商业化演出过多以及传播方式不新等。面对这一情势,儋州调声应当进一步挖掘艺术内涵,找准现代生活方式与艺术表演形式的融合点,把握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契机,构建科学创新的保护传播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