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4篇
  免费   1篇
教育   720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5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7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企业文化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至今不过二十几年的时间.它之所以引起企业界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根本原因是由于它能给企业注入持续不断的影响力和生命力.海尔集团、蒙牛集团的成功经验表明,一个有个性的优秀企业文化,会给企业带来无限的生机和非凡的生命力.美国<幸福>杂志在评出每年全球五百家大企业时,都冠以醒目的黑体字"没有强大的企业文化,即价值观和哲学信仰,再高明的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发展的动力、自内的准则、成功的核心."我国的国有和非国有企业有几十万家,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会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也必将大大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影响企业文化内涵的形成有多种因素,本文着重探讨儒文化对企业文化内涵形成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22.
法治与德治,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成,天然地具有互补性。德治的基本功能在于劝善,法治的基本功能用以惩恶。二者各有优长,也各有缺憾。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规范着人们行为,共同贡献于人类文明。正确的治国安邦之道,应该崇德重法,法举德张,宽猛相济,恩威并施。然而古代儒家法家,却各执一偏;法家尤为极端,他们完全排斥德治。事实上,德治法治之互融共建,为历代帝王孜孜以求。早在上古,跋涉探寻之旅已然肇始。溯圣贤治国之历史,寻虞舜安邦之履迹,乃知大舜践位以来,尚德而外,亦重法治。故曰:舜首开“德治与法治结合”先河,功不可没;其成功创立“国家”体制,予继踵者以无尽教益。  相似文献   
923.
韩凯 《天中学刊》2023,(2):66-73
《世说新语》注重统合儒、道思想,形成儒仙观念,而儒仙以儒士的人格操守为底色。《世说新语》有意记录刚毅谅直的魏晋士子。宋仁宗朝士人青睐《世说新语》,与《世说新语》对话主要围绕风操与渊静两个层面,如独击鹘般立朝大节,探索诗意居世的具体方式。这种对话并非单纯的效仿,而是在继承基础上有所新发展。酒隐、地仙体现宋型人格的鲜明特征。庆历风韵作为宋型美学的初成样态,《世说新语》对其发挥了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924.
传统武术钟情者马保国脆败于王庆民一事已成为一种公众事件,事件给很多中国传统武术关注者带来了心理冲击。马保国事件及其后续效应再度衡量了中国传统武术的本体价值,中国传统武术是一种充满喜感的戏剧而非体育,这种喜感精神是道德国家之特殊文化存在。中国的道德基础源于儒家的道德观,其核心是原始禁忌,其设计主体是史官或巫师,其文化主体是喜感元素。马保国的武术其实是一种民间杂艺的拼合物,与富有攻击力的尚武之术并无关系。马保国的人格也属于表演人格,其所捍卫的仅仅是一种喜剧的游戏性而非体育的科学性。中国人并不太喜欢纯而又纯之文化产品,马保国最终获得了民众的高度关注,与其极端捍卫中国本土的混成式演艺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925.
中唐儒释道三教融合不断加深,而生活在此时期的皎然早年习儒入道,后终归于佛门。皎然在《诗式》中提出“文体四变”这一重要命题。其将“文体”定位于儒家风雅诗教,而“诗道”则被理解为作诗之道。因此,在这一理论支撑下,“文体四变”应该分别为《古诗十九首》、齐梁诗、俗律诗与大历诗。这一方面正合当时儒者重振文道关系的潮流,另一方面也为皎然借阐诗宣扬佛法提供了便利。而于思想史上,尽管皎然以佛教为宗,撰《诗式》也意在彰显佛法之高妙,但客观上依然促进了儒释思想的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