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452篇
科学研究   119篇
各国文化   120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246篇
文化理论   59篇
信息传播   29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49篇
  2020年   44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150篇
  2014年   281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80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67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246篇
  2005年   213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中国发展几千年,儒家文化精神对于高校素质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高职院校应引导学生汲取儒家文化精神,不断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52.
三国时期儒家崇礼、尚德、民本、孝悌、节俭等讲求实用,都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思想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化特点,求和存异、儒法融通。儒家思想和学说经过了从繁琐无用到师古实用的变化过程,体现了儒家思想和学说自我调整的特点。  相似文献   
53.
一、要加强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以人为本"从字面上看,具有很大的包容性,可以从不同的理论前提出发来解读。比如从西方人本主义、中国儒家的"仁"学、佛教的"普度众生"、存在主义的"人学辩证法"等,这些解读虽然有某些值得借鉴和吸取之处,  相似文献   
54.
推进现代德育及其现代化建设,必须对传统德育加以批判的继承。不可忽视的是在对其进行继承的超越过程中,对传统德育的认识理解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主流认识中存在着共时态层面传统德育研究的窄化倾向与历时态层面儒家德育研究的泛化趋势,以及大传统德育与小传统德育的两种不同认识。此外,也存在传统德育与德育传统的混淆以及对“传统德育”这一学术基础用词的错用甚至是滥用。这些共同构成了重话传统德育的现实机缘。  相似文献   
55.
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大多数思想家没有摒弃或没有完全摒弃神道,不同程度地为神留有一席之地。这不是思想家们认识不足,是社会习俗所致。千百年来的传统为之彻底放弃难以实现,在诸子百家学派中,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日“祭如在”,这是从信仰上说的。道家的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最高的存在,  相似文献   
56.
赵汀阳 《高中生》2011,(19):34-35
普世价值其实有两个来源在面对普世价值这个问题时,对于中国来说,最好的选择就是拿出自己的普世价值方案。有人相信从儒家资源中能够获取中国的普世价值方案。如果实事求是地说,儒家资源中可以拿出来的普世价值并不充分,不足以全面支撑和解释整个社会和制度。因此,我们还需要从别处获得补充,一个重要来源就是西方观  相似文献   
57.
荀子理论中蕴涵着丰富的社会分层思想。人性论和社会起源论是其理论基础,等级分层和职业分层是其理论核心,礼制是其实现社会分层和建立王道政治秩序的手段。研究荀子的这一思想,将有助于对当前社会不平等现象作出正确的分析。  相似文献   
58.
儒家恕道与中国古代法律化传统有着内在的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使中国传统法律化表现出鲜明独特的公法化的个性特征。本从恕道的渊源、内涵及法化品性入手,阐述了其对于中国古代法律化的影响,并剖析了恕道、法律化传统与现实的关系。  相似文献   
59.
“推扩”的思想贯穿于儒家的道德、情感、知识、天道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德性的彰显,情感上的理解、同情与反省,求知的格物致知精神,以用显体、上达天道等方面。推扩给儒学提供了合理的方法论依据。推扩本身的根据乃在于“吾道一以贯之”之“一”,也即“千人一情”、“万物一理”。  相似文献   
60.
先秦儒家的孝道观念,产生于对血缘家长的崇敬,它包含“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两方面的家庭道德观念,这一观念被扩大、延伸到国家、社会之上,便转化为一种责任和道德义务,使孝观念对维护封建统治具有重要作用,于是统治者大昌孝道,构成孝主要内容这一的送死之事,日益发展,厚葬陋习日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