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877篇
科学研究   131篇
各国文化   128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250篇
文化理论   61篇
信息传播   3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26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正>对于周代以礼治国的主要思想内涵,《诗经·大雅·卷阿》道破其中奥秘:"有孝有德。"即周礼是从祖孝先王,发展出礼制亲亲尊尊的等级建构,天子、诸侯、大夫等各个阶层等级分明;又从敬天有德保民,为这种等级建构提供了一种正当性的根据,所谓"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这样的理论构建,其目的正是为当时的西周统治服务。然而,周人"有孝有德"礼治思想指导下的政治实践,到春秋时期却面临着两重困境:第一,  相似文献   
152.
对于心性道德伦理的探讨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几千年来,醉心于此的思想家不计其数,文章著述更是汗牛充栋。然而学术研究不像教学,贵在创新而非因循教化。李友广博士新近出版的《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变——以郭店儒简为考察重点》(陕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以下简称《先秦儒家人性论的演  相似文献   
153.
科举制度自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创建以来,成为传统中国最根本的制度之一,而此一制度的重要性有二:一是政治性,作为专制皇朝廷揽官员之主要机制,所谓"开科取士",士大夫既为皇帝所用,亦符合士人本身之利益;二是文化性,经由科考确定基本上以儒家经典为依据的知识结构,以士大夫为儒家文化的代表。科举制度确立之后,几乎成为士人的唯一出路,南宋大儒朱熹曾说,"居今之世,即孔子復生,也不免应举"。  相似文献   
154.
单滨新 《寻根》2012,(3):100-105
以“敬老慈幼”为核心的慈孝文化是中华儒学的精髓。冯友兰认为,蔡元培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表现”。傅斯年在《我所景仰的蔡元培之风格》中说:“蔡元培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蔡元培的儒家人格和圣贤修养的重要体现,就是传承中华慈孝文化。  相似文献   
155.
朴尚春 《寻根》2012,(1):102-104
中国朝鲜族主要散居在东北地区。追溯朝鲜族传统婚俗之源,源于我国周朝“六礼”,在婚俗形成过程中大量地染进儒家文化。特别是1469年,朝鲜第八代王艺宗颁布了《经国大典》,全面推崇儒学,从此,包括婚礼在内的一切礼仪制度都仿效中国儒家礼仪方式。  相似文献   
156.
一、中国古代思想伦理教育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思想伦理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对人性的探讨为支点构建道德教育理念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大都注重从人性出发来论述道德,进而探究道德教育的理论根据。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相似文献   
157.
唐娜 《华夏文化》2009,(2):56-57
“知止”是中国儒家一个很重要的观念。《礼记·大学》一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这段话可以说是儒家对“知止”观念的经典解释。  相似文献   
158.
从宗教伦理的超越之维再论儒家伦理的宗教性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宗教伦理的超越之维来审视,儒家伦理文化无论如何独特,也和其他伦理文化一样,享有某种形而上学--宗教性的根基.  相似文献   
159.
傅冬花 《职业圈》2008,(12):150-151
色彩是一种视觉感受,人类长期生活在色彩环境中,逐步对色彩发生兴趣,并产生了对色彩的审美意识。由于不同的地域、民族、国家、风俗习惯、宗教传统等因素的影响,色彩的象征意义存在着差异性。深入研究色彩的象征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0.
儒家休闲哲学与体育休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休闲概念再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儒家休闲哲学中"乐"的丰富思想内涵,指出儒家休闲哲学视野下构建体育休闲观的主要特征。"仁乐"中的"仁"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理念,而"乐"则要符合这一政治理念的要求。体育休闲应当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最大的"仁"发挥积极作用。"道乐",即"中庸之乐"的思想为现代体育休闲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体育休闲应当坚持"乐而不流"、"乐而有度"的价值取向。"善乐"是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乐"。体育休闲在"善与恶"、"美与丑"、"圣与俗"、"真与假"等价值体系中只有选择正价值,排除负价值,才能实现体育休闲的真正价值。"自乐"是儒家"乐"的最高层次,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享受和主客体相融的审美体验。体育休闲中,人们应当抛弃各种私心杂念,排除各种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休闲行为之中,达到人与运动融为一体的最佳状态,从而获得休闲,增进健康,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