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899篇
科学研究   132篇
各国文化   128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255篇
文化理论   64篇
信息传播   3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儒家德育的优秀方法对思政课信仰教育可以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探寻儒家的学为体悟、学思并重、身教示范等三个方面在思政课信仰教育中的现实价值,提出高校思政课信仰教育要谋求认知和体验相结合;坚持教育引导和学生自我修养相结合;坚持人格直觉和理性启迪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62.
行而知之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何为"行"?行,就是行动,就是实践,就是探索。行而知之,就是在不倦的实践中、勇敢的探索中获得真知,从而更好地"行"。我们回首沧桑的岁月,抚摸那亘古不变的信条——"行而知之";我们迎着那穿越时空的猎猎阵风,领略那弥漫天际的"行而知之"的求知风尚。"行而知之",这难道不是先贤对我们的祝福与嘱托吗?  相似文献   
163.
阮籍早期信奉儒家,有济世之志。魏晋时期政治黑暗让他理想碰壁,儒家教义本身劳而少功的特性使其在当时日益没落,难以负荷阮籍的理想。阮籍转而接受老庄思想,却意识到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他在行为上表现出对传统儒家礼法行为的悖离,但在生命中追求美好的人与事物,以求获得精神上的寄托与满足。他的言行不拘礼教直指“本心”,其理念的内核是以儒家礼法精神为基础,杂糅了春秋以来狂狷者的不顾世俗眼光的观点和道家不以他人毁誉为意的逍遥思想。  相似文献   
164.
本文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战略的高度审视儒家思想。首先澄清了几个认识,指出传统文化不等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不等于孔孟学说,孔孟学说不等于封建意识形态。在此基础上强调发掘孔孟思想精华重在民族精神的建构,人格形象的塑造,社会风气的净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5.
儒家思想在历史上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而儒家传统思想下塑造的女性形象无疑对现今社会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现况有着根源性的影响。儒家在女性观上的缺失为儒家封建思想落下了难以在现今文明社会立足的口实,由此,重塑儒家女性观便是迫在眉睫的。  相似文献   
166.
《论语》是儒家典籍"四书"之一,是我们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来学习,不仅能在完成必修课零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可借此培育学生的个人精神品格,使儒家思想中的精义在21世纪得以传承和延续。一、对《〈论语〉选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缘由虽然,《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文辞简略,浅显易懂,但由于与当今时代距离太远,对于那些平常对学习文言文相对比较排斥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相似文献   
167.
168.
在历代对<关雎>篇的解读中,可以发现<诗经>的阐释和接受有着较明晰的发展过程.其阐释过程经历着由世俗化到经典化再到世俗化,这个过程不过是脱去儒教政治道德教化的重重外衣,重新找回自身本来面目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69.
曾国藩作为儒家的集大成者,其治家思想集中体现了儒家文化内涵,并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仁爱胸怀;二.中庸之道;三.自强精神。  相似文献   
170.
近几年来,天津市启动历史名校工程,通过维修、改扩建,一大批历史名校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其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发掘本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展现天津教育的历史底蕴,让历史名校能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弘扬优良传统,彰显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