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899篇
科学研究   132篇
各国文化   128篇
体育   100篇
综合类   255篇
文化理论   64篇
信息传播   33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161篇
  2014年   335篇
  2013年   303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21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59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34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162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余龙生 《兰台世界》2007,(7X):53-54
本文对“八议”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其演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2.
重预防犯罪的法律观是儒家思想的闪光点,在先秦诸子之中,可谓独树一帜.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从多方面对犯罪原因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探索,并进一步提出了富民、教化、以刑辅德、宽猛相济的预防犯罪对策.其中不乏明显的缺陷,但先秦儒家能从政治、经济、社会、道德、教育甚至于执政者的责任等层面考察并谋求建立一种预防犯罪的机制,这在2000多年以前的古代社会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73.
儒家哲学中的"以人为贵"、"为政以德"、"和为贵"的管理思想,对于构建图书馆的管理理念,促进图书馆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4.
儒家的"经世"基于"知我者其天乎"的强烈信念,"致用"则是一种人文主义的使命感的体现.但是在封建的官僚制度运行中,"经世致用"实际上的运作与实践经历了极为不幸的命运.本文以王安石为例,剖析其与"经世"思想的因果关系和内在逻辑,试图对儒家经世思想发展的一个有代表意义的时段作一个浅显研究.  相似文献   
175.
任重  任康 《山东体育科技》2002,24(2):60-61,50
试以“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为指针,考证并借鉴孔子及其儒家教育论述,针对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开辟一新的思路以达到古为今用,为培养“四有”新人服务。  相似文献   
176.
刘宁南 《兰台世界》2007,(5X):64-65
本文从人本思想、团队合作和精神激励的角度阐述了如何借鉴先秦儒家思想实现图书馆和谐管理。  相似文献   
177.
儒家在生死观上重个体生命的本体存在,主张以“义”来构建现世的生活,同时又不否认“死”的存在。认为超越死亡的唯一办法就是摆正义利观,做到生死两安,生死和谐。儒家这种主张以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融个体生命于众生之中,超越生死,实现永生的生死伦理,对构建和谐社会健康个体的塑造、教化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8.
王彦 《德州学院学报》2007,23(3):102-105
先秦时期是我国古代阅读理论的开创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等给我们留下了诸多阅读方面的论述,内容涉及阅读的内容、任务及原则,阅读品质的培养,阅读方法等等,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阅读教学改革具有极为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9.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具有中国独特文化价值的艺术精神也对世界产生的深刻的影响。有"苦行僧画家"之称的乔吉奥·莫兰迪就是东西方艺术共同滋养出来的巨匠,他的静物造型简单独特、微妙的色调运用。把形与色巧妙地组合在一起,使人们回归到用视觉观察纯粹的形体世界。而这些思想与中国艺术精神里传统的儒、道、释思想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本文以分析莫兰迪绘画的中国艺术精神来探讨中国文化对于西方世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0.
先秦儒家学派和道家学派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两个学派,它们在治国思想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内圣外王”是它们治国思想的共同核心,正因为如此,最终形成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儒道互补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