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2篇
教育   747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2 毫秒
21.
陈学文 《天中学刊》2011,(2):108-111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日趋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于是相应地出现了四民异业同道、治生说、儒贾相混、恤商厚商、工商皆本等思潮,展示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2.
陈学文 《天中学刊》2011,26(3):108-111
明中叶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日趋频繁,商业、商人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于是相应地出现了四民异业同道、治生说、儒贾相混、恤商厚商、工商皆本等思潮,展示了明清社会经济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23.
儒、释、道茶礼俗文化是武夷山茶文化的核心内容。儒家以茶修德,提倡中庸、和谐,目的是要修身、齐家、治国,茶礼俗也融合了儒家思想的精华。禅宗重视"坐禅修行",佛家茶礼以茶修性,清静寂灭,通过"明心见性",达到佛的觉悟。道家茶礼以茶修心,追求宁静淡泊,通过静观自然美景来陶醉自我,升仙成道。通过列举和阐述三教茶礼俗文化表现,反映了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同处一山,武夷山茶与儒、释、道有不解之缘,茶中蕴和,茶中寓静,和、静是三教所追求的境界,同样三教思想也丰富了武夷山茶礼俗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24.
评价《鲁商文化丛书》得与失,《丛书》与鲁商文化普及推广;阐述鲁商概念:关于鲁商“涵盖面”的认识,鲁商思想文化元素,官商文化和儒家文化。重点论述鲁商①以农为本和本地家族经营(而非商帮)是鲁商的主要经营方式;②中国官商文化和“鲁商近官”的主要文化渊源是齐文化和汉代北方儒文化;③儒商尤其是近世和当代儒商有明显的地域等差异。  相似文献   
25.
26.
"一带一路"建设的五项构成内容均需专门研究,民心相通也不例外。东南亚是"21世纪海上丝路"域外第一站,中国与东南亚之间的民心相通情况关系着"21世纪海上丝路"的顺利开局,研究意义重大。中国与东南亚之间民心相通有一定基础,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以中国与东南亚为例探讨民心相通的研究思路、研究问题、落脚点等,有利于形成典型性研究框架,可以为其他区域双向民心相通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徽商的产生、兴盛和退出历史舞台,有其地域、环境、社会、历史背景等原因。徽商的历程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28.
在2020年11月召开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要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安全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和人文共同体。人文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社会和民意基础。构建人文共同体可以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也可以增进友谊,增强政治互信,促进国家间的全方位合作。在具体实践中,构建人文共同体需要根植于人民,从理念、政策、行动层面多维推进,要有正确的理念来引领,要有相应政策和机制来提供保障,要有实际行动来推动落实。  相似文献   
29.
杨慎解老思想可分为以下三部分:其一为杨慎论老子其人,论及老子之五千言为述而不作,《老子》称经自汉景帝始两问题。其二为杨慎论《老子》之音韵与义理。义理部分主要涉及杨慎对道、德、性、治等问题的论述。其三为杨慎评价他者之解老,这部分主要涉及严君平与韩非子二者。最后,在对以上三方面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总结了杨慎“以儒解老”的诠释特点。  相似文献   
30.
名片古今谈     
陈益民 《寻根》2014,(6):94-98
中国古代称名片为"名刺"。它的前身可以溯源到秦汉时期,当时称作"谒"。《释名·释书契》云:"谒,诣也。诣,告也,书其姓名于上以告所至诣者也。"《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载,郦食其求见正驻军于陈留的刘邦,让使者拿着他的"谒"进去通报。刘邦认为他是儒生,拒绝接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