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6篇
  免费   2篇
教育   747篇
科学研究   33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57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87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31.
企业的良性运转,首赖经营各方恪尽职守,各司其职,最忌职责不明,越俎代庖。  相似文献   
32.
本对汉初陆贾的“无为”论思想进行了研究。认为陆贾“无为”论是在总结秦亡教训上的一种以道入儒的思想学说,其基本内容是以儒学“仁”、“礼”为纲,以道家为表,儒学为里;“无为”为用,“仁治”为体,而融合儒道两家,将儒家“仁义”思想赋予了新的内涵。本还研究了陆贾“无为”思想的孟、苟思想的渊源及对汉代大一统政治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
从文化功能论的角度,儒文化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开放性、两重性和统合性三个方面,以期涵盖儒文化内容的各个方面,注重抽象意义上儒文化的含摄性,做到抽象与具体、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相似文献   
34.
王海燕 《教师》2008,(10):43-44
本文以以色列学者伊塔玛·埃文一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揭示出辜鸿铭翻译儒经时选择归化的翻译策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当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从理论上证明其译作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35.
中国随笔大家林语堂与英国随笔大家兰姆进行过"对话",他俩之间心相通,性相异。此乃文坛未涉及的论题。  相似文献   
36.
魏晋玄学与佛教般若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两者理论上的相似性是佛教在中土得以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般若学因玄风而远扬,玄风依般若而转盛,两股思潮相融而激荡,但两者又都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试从几个方面比较玄学和般若学,分析儒、佛、道合一的真相。  相似文献   
37.
《中国出版》2022,(19):4-4
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9月23日上午,庆祝中国新闻社建社7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中新社全体同志致以诚挚的祝贺。会上宣读了习近平的贺信。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70年来,中新社坚持爱国主义的报道方针,坚持为侨服务,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发挥了积极作用。习近平希望中新社以建社70周年为新的起点,创新国际传播话语体系,加快融合发展,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增强报道亲和力和实效性,积极联系海外华文媒体,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推动中外文明交流、民心相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8.
嵇康是魏晋时期真正的儒侠,其“尚奇任侠”之精神主要表现在锻铁淬剑、琴棋书画、山林药酒、广陵绝唱等生命实践。嵇康的“尚奇任侠”既与他的个性气质有关,又与他所秉承的越文化之熏陶、所染受的思想文化和所处的时代氛围的影响密不可分。嵇康正直守信、任性自由、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侠之操守和使气任性、傲世不羁、轻死易发、刚肠疾恶的侠之性格真正体现了侠的灵魂。  相似文献   
39.
新年祝语     
古今之治学,凡成器者,无异于笃实而得。钱穆先生曾忆己之当年:"数十年孤陋穷饿,于古今之学略有所窥,其得力最深者莫如宋明儒。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其学。虽经乱离困阨,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或忘先儒之榘矱,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以匹夫之有其责。"大凡学术上有成者,其共性,不乏勤耕苦所、求实开新之精神,深感学术之严肃与作学问应尽责任。若无此态度与使命于身之感受,则难究事物之真;难解思问之  相似文献   
40.
张巧 《考试周刊》2015,(20):92-93
<正>《荀子·儒效篇》中有言:"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而止矣。"换为英文,即为:"Tell me,I forge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在十几年的英语教育中,尤其是新课改背景下,我践行着这一理念,自认为此即为我在教育中要追寻的佳境,让学生都参与课堂,即为高效课堂之关键,也是教育本质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