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篇
教育   158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2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国当代文学对“十七年”新诗选本的研究,有一条“马鞍形”轨迹:“十七年”时人评论的高潮、1980-1990年代的冷清以及21世纪以来的回暖。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些当代文学史研究中的“赋魅”与“祛魅”批评、相关著述研究中的“冷热不均”现象以及对一些重要新诗选本研究的不足。总体而言,中国当代文学对“十七年”新诗选本的研究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62.
姚鼐充分重视摹拟的积极作用,这牵涉到"法"与"非法"的问题.他的说"法"方式灵活方便,带有现实的考虑.同时,他通过对传统诵读理论的挖掘,为不可言说的"非法"妙境指出了切实可行的学习途径.  相似文献   
63.
选录诗文的人,都会显出自己鉴别取去的眼光。作为一位选家,金圣叹从深广繁富的典籍之中选出“六才子书”,并成为天下妙文,这实际上已面临着文学作品如何经典化的问题。金圣叹对“六才子书”的解读方式显然是一种形式化的解读。他以文学的准则,通过形式化的解读,将“六才子书”与经史隔离开来,从而确立了自己独立的美学品格,建立了与儒家经典不同的世界。  相似文献   
64.
选本批评是一种以选寓评或选中兼评的文学批评样式。选编者的主体意识使选本批评显现了审美主体的文学观念;科举考试的实际需要使选本成为揣摩法则的写作范本;选本的历史意识是文学史的独特书写;序、论、赞、评的批评方式使选本呈现出多元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65.
清代宋诗选本(断代)约90余种,高峰期在康熙年间,其次是乾隆、嘉庆、同治时期。道咸以降,诗坛宗宋风气日渐昌炽,诞生的宋诗选本极为有限。与历朝前贤相比,清人所编宋诗选本大致有这几大特征: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种类繁多。二、编选宗旨更趋多元化。三、以某一诗选为“母本”的续、删、简、补的系列选本较多。四、地域性较为明显,与江南诗性文化、私家藏书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6.
淮海词在宋及后代传播广泛,影响很大。酬答传播使淮海词在宋代声名鹊起,别集传播表现出受众对淮海词的敬重,选本传播突显淮海词醇正典雅的风格和比兴寄托的词法,词评传播使淮海词接受得到深化。  相似文献   
67.
选本是一种重要的学术文本形态。随着各学科的发展,专业选本日渐增多。从上世纪初到现在,中国图书馆学也产生了若干经典选本,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四种。这些选本虽各有得失,而它们的目标却都是"示来者以轨则"。参考文献17。  相似文献   
68.
69.
《乐府群玉》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思维的选本,它创造了两种选本批评样式:(一)以前有小序、一题多首而堪作范本的作品为全书之始;(二)双层“类聚”式地编次作家。此外,它突破了此前散曲选本简陋的样式,开创了新的局面,表现为:(一)单选小令,辩体意识加强;(二)标明作者、题目,并对作者“编次有伦,”文学史意识加强;(三)具有重当下意识的文学史观念。这些都反映了选编者高度的文学批评的自觉性,以及可贵的开拓意识。  相似文献   
70.
清代出现了许多诸如《宋四家词选》这样专选宋词的选本和像《词综》这样大量选录宋词的通代词选。从作者角度看,这些选本使宋词得到历时传播,并以对宋人、宋词的选择来影响词家的历史地位,描述宋代的词史风貌。从选者向度言,清人以所选宋词为理论载体和创作范本来推衍理论、指导创作。而读者或将这些选本作为入门读物来接受,或以之为旗帜来创体构派、开创词风,或以之为战具来交锋争鸣、转变词风。清人选宋词使纵向上宋词的传播、接受、展衍和横向上清人的阅读、评论、创作相互发生,从而构成清代词学发展的重要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