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9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63篇
教育   5752篇
科学研究   897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59篇
综合类   195篇
文化理论   26篇
信息传播   523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212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253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88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210篇
  2015年   453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542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并列结构语序从纯语法上说其关系至关重要,是自由灵活的,但如果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看,又是相对固定的,排序时要受到多种原则的制约。汉语并列结构组成成分排序大致遵循如下原则:时空原则、感知原则、文化原则、语音原则、逻辑原则、语境原则、语言习惯等。这些排序原则是以认知心理、社会文化、语音特征、逻辑事理、约定俗成等多种因素为基础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2.
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重要的思想方法.王弼创造性地提出了以有训有之不足的原则,这其实就是用语言来进行语言批判,是玄学向传统经学发难的基本思路.所谓"有",就是指现实语言世界.嵇康的<声无哀乐论>用言意之辨的方法,剖析"乐教"被统治者用语言"造立"起来的过程,以其悖谬颠覆其天经地义,堪称文学艺术理论自觉时代的"独立宣言".然而,在我们绵延了五千年的语言世界中,它始终只是一个异端的声音.  相似文献   
153.
在语文课堂中,初读感知是重要的学习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的开始,是顺利展开深入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初读感知,并通过创设初读情境、强调字词教学、示范诵读课文、提出阅读任务等途径,引导学生展开初读体验,让学生对文本形成初步认知,为进一步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4.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练读、演读,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155.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是罗贯中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感情而塑造的千古英雄,文章运用审美意象的理论分析诸葛膏的感知性,想象性,悲剧性。  相似文献   
156.
提出一种基于DCT系数和压缩感知的图像哈希算法。先将输入图像规格化,随后进行DCT,取得其第一列和第一行系数|然后对两组系数进行压缩感知得到测量向量,计算其均值得到哈希值。ROC曲线对比验证表明,该算法分类性能更优。  相似文献   
157.
本文主要说明建立旅游形象的必要性,通过对旅游形象的可感知性和不可感知性特点的分析,提出旅游形象定位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8.
“个体建构”是幼儿在接受新信息、解决新问题时,在个体经验背景下,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体验,形成的个人理解和认知模型。  相似文献   
159.
感知是认识的开端、一切知识的直接来源。感知论不仅对哲学认识论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心理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意义。中世纪阿拉伯感知论心理学思想比较丰富,如提出知觉的三个特征,剖析五种感觉,解析双眼视觉、色混合和对比等视觉心理学现象,发现视网膜等均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中世纪的光学决定论与古代前机械决定论相比也是一个进步。神经细胞的发现为科学解释视觉的形成提供某些根据,为机械决定论的产生准备了基础。但光学决定论还不可能成为解释一切心理现象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0.
艺术语言是发话主体感知世界的言语形式。发话主体感知世界与认识世界不同:认识世界所依据的是事物的本质,所以,它的对象往往只能是处在固定关系的联系中的客体;在感知世界中,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却是流动的,变化的。这样,形成了科学语言与艺术语言的区别。就艺术语言的言语表述来看,它反映的虽然不完全是客体,但它是客体信息对主体情感的激活。它有的指称相同,但语义却不同,有的无指称,但却有内容。这样,增强了人们 对艺术语言描写对象的感知度,淡化了对描写客体的抽象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