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6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67篇
教育   5816篇
科学研究   915篇
各国文化   12篇
体育   160篇
综合类   195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537篇
  2024年   63篇
  2023年   213篇
  2022年   228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64篇
  2016年   217篇
  2015年   457篇
  2014年   846篇
  2013年   527篇
  2012年   570篇
  2011年   607篇
  2010年   560篇
  2009年   463篇
  2008年   543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16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100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当树在这个世界扎下根的时候,无论是在风中,在雨中,在雪中,在黑夜里,在阳光下,没有啼哭,也没有欢喜。它的根在黑暗里所能感知的,是地的湿润、土的松软、泥的芳香。犹如孩子在母体内有着绝对的安全,有着适宜的温度。树从来不会选择它的出生地,高崖、沃土、石林、野地……只听凭天意。风是媒,在瞬间把它带到远方;鸟是信,无意中将种子从嘴角跌落。而土壤,则是它全部的信仰,生在里面,死亦在里面,从不挪移。种子是一种漂泊,而树是一种停留,一种执拗的安定。一粒树种破土而出,便见着了光,见着了温度,也见着了生命。树以光明为生,不在黑暗里行走。  相似文献   
62.
赫尔巴特提出人的"可塑性",核心旨趣在于批判宿命论和先验主义自由论,论证人接受教育的必要性,从而合逻辑地导出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合理性。本纳通过对"可塑性"与"主动性要求"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论证了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人类实践形式的独特性:教育是一种暗含自我否定力量的实践,"教育的自我终结"恰恰意味着教育的成功;意味着受教育者内在能量的扩充,生存智慧的提升和生命自觉的实现。  相似文献   
63.
新课改背景下,各门课程的学习目标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由单一的知识目标,转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立体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规定: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  相似文献   
64.
李强  马红 《语文天地》2011,(13):19-22
散文阅读教学,特别是现当代散文阅读教学,向来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一些功利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散文阅读单元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一带而过甚至不教。其中的原因较为复杂,比如:对散文本体知识的认知,  相似文献   
65.
屈发国 《语文天地》2011,(16):27-28
现代文的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能力的表现。然而,很多学生面对现代文阅读却望而却步,教师在教授现代文的时候也纷纷表示压力很大。解决这种问题不但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关,同时也需要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66.
表内乘、除法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能不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多位数乘、除法计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表内乘、除法计算是否正确、熟练。所以,乘法口诀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我在教学“乘法口诀”时有以下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67.
第一课时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接受熏陶的起始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的关键点,是对学生进行双基训练,提高语文素养的基点.  相似文献   
68.
助学稿助什么?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助学生的能力。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自己认为讲过了,学生自己认为听懂了,为什么一用就不行了呢?原因是能力只能通过实践与体验才能达成,学生光听课做习题,是被动的学习者,并非是主动的学习者。而语文恰好是一门实践性  相似文献   
69.
70.
教学设想:《猫》叙述的是作者郑振铎三次养猫的故事,三次养猫情趣不同,情感也在不断变化:快乐而辛酸;快乐而愤恨;可怜而悔恨。作者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