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93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文章认为色听统觉是音乐欣赏中的一种高级思维活动。文本从“色彩”的基本概念及“色彩经验”谈起,对个别乐器、男女四声部、音乐作品中的所谓“色彩”现象加以阐述,为“音乐色彩”一说勾划了一个初步的轮廓。  相似文献   
102.
“subject”一词在西方语境中有两层意思 :“主体”与“主观”。现代性主体哲学正是通过“主观”而建立了“主体” ,从而对他者在各种意义上的霸权。与此相应 ,2 0世纪对主体哲学的拯救或批判就有了两条思路 :一是海德格尔—伽达默尔的以反方法论为旗的反认识论的“本体论转向” ,一是拉康的精神分析和法国后结构主义对作为实体存在的绝对“主体”的解构。从以上两层意义的内在勾连中展开对“subject”的西方哲学史考察 ,可以看出 :“主体”是“主观”的产物 ,“主体间性”是“主观”的认识论哲学的最高成就 ,但同时“主体间性”在胡塞尔那里的终于失败 ,则意味着我们必须修正现代认识论或者在它之外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103.
对于他人问题的思考涉及诸多哲学最为根本和基础性的问题,而对这些最基本问题的探究又反过来决定了思考他人问题的原则和方法,时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把胡塞尔和海德格尔对他人问题的思考与他们对时间问题的探索思考紧密结合起来考察即可看出,从时间这一深层面上两位哲学家关于他人问题的思想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04.
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非课题性、主观性、相对性、奠基性等特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一方面,既是客观实在的世界;另一方面,又是主观先验的世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只是通向先验现象学的两条通道之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最集中地体现着他的“生活世界”。虽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有很多相通之处.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际上已经包含和超越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05.
笛卡尔的自我有两种身份:先验自我和经验自我.作为笛卡尔认识论的阿基米德点的自我是先验自我,而非经验自我.笛卡尔本人在论述的过程中通过混淆逻辑自明性和感受自明性,将这两种自我混为一谈了.而他将先验自我实体化,又为他的自我观带来了无法解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6.
唯识学是佛教认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哲学认识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唯识学八识中的第七识末那识,产生了佛教所谓的自我,以及对自我的执着。康德哲学认识论体系中的先验自我的主要作用,是由自我的统一性而推及世界的统一性。在康德看来,正因为有了完整的我,我们面前如同碎片一样的世界,才能得以稳定与完整。因此,末那识与先验自我之间,既有着不同,也存在着很多相似性。  相似文献   
107.
先验的善意帮助个人在这个世界立足,也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体味人世中平凡事件的意义。正是这种先验善意帮助我们在自我和不断后退的物自体之间建构了家、家乡和祖国。这种原初的家国认同本身不是一种深思熟虑的产物,而是对意义的直观。初级社会化过程就在有着这样一种精神氛围的初级群体中展开,其核心并不是让儿童接受世俗的知识观念与社会规范,而是建构人们的自我观念、家国观念乃至其他基础性的道德观念,并引导儿童借助先验的善意参与亲密关系共同体的再造。随着原初的主体间际的世界不断分化为一种差序结构乃至等级制的社会,或者不断分化为一种以社会分工为基础的多元化的松散体系,现实的家国认同问题日益突出。但王朝社会的家国认同经常只能在一个存在实质性善意的非常有限的圈子内进行,真正的国民只限于统治者自身及其家臣。现代教育有能力在国民之间建构某种公共的国家想象,人们凭此可以相互慰藉和取暖。但只有凭借形式理性或宪政秩序,人们才可能成为现实的民族国家的真正国民。涂尔干理论的不足,就在它不相信个人借助先验的社会性与世俗经验觉知世界的能力和社会本身的符号性质,总是片面强调道德实在、道德科学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8.
基础主义是为解答“回溯论证”问题的关涉知识确证的理论,哲学需要基础主义。通过对斯特劳森的描述的形而上学思想的解读,有理由从知识论角度将其思想解读为一种特殊的“先验建构型”的基础主义。  相似文献   
109.
康德的"先验逻辑"可谓是逻辑史上的"哥白尼式革命",在康德批判哲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康德对传统逻辑的批判以及在这种对传统逻辑的批判下对先验逻辑的提出和说明,以及先验逻辑的基本出发点——"范畴"与"直观"的分析,以期望达到对康德先验逻辑的正确、充分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0.
本体论问题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发展并非无足轻重。虽然胡塞尔的现象学以"先验意识"为主题,而且他的现象学还原方法以"悬搁"本体论诸学科为目标,但他对现象学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对本体论的思考来进行的。对本体论问题的深入反思是胡塞尔进行现象学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他希望通过回溯绝对意识领域为本体论的概念和公理提供基础,即以现象学的方式寻求本体论的最终可理解性。在胡塞尔那里,对本体论的反思是进行现象学研究的重要线索,而作为科学之科学的现象学则为本体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