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85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冯契是中国哲学界第一位将“统觉”纳入认识论范畴的哲学家,他界定了统觉的涵义,考察了统觉的来源;阐明了统觉的功能;探讨了统觉的特点。  相似文献   
33.
长期以来,精读课教学着重强调阅读过程本身词法、句法层次上的掌握与理解以及读后阶段的讨论与各类辅助练习;而对读前阶段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读前阶段教学通过背景知识的提供,可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发学生的已有知识并能刺激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的先验图式和语篇自然衔接,以更有效地达到阅读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34.
评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哈贝马斯从自身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观察问题的立场出发,在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现象学分析与改造的过程中,突显了理性的现实性;在对伽达默尔语言理解理论的研讨与修正的过程中,突显了理性的批判性;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诠译与继承的过程中,突显了理性的重构性,从而在对不同哲学思想观点的取舍抑扬的肯定的否定中,形塑出哈贝马斯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本,溶社会批判理论、普遍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的“交往行动理论”。  相似文献   
35.
《嘉应学院学报》2016,(8):18-23
针对暗原色先验模型对于天空明亮区域不适应,透射率估计偏小,出现彩色失真现象,提出一种新的透射率修正方法.根据亮度大小,将图像的天空区与非天空区分割,求出天空区透射率上限阈值作为起始修正值,并给出了一个简单的透射率修正函数式.方法算法简单,计算量小.实验结果表明,在去雾效果和改善天空明亮区域彩色失真方面优于目前流行算法.  相似文献   
36.
为解决全自动均匀投饵作业船在河蟹养殖过程中投饵不精准问题,引入水下摄像设备采集图像,但采集的图像存在对比度低、模糊和图像退化等问题。为此,采用暗通道先验提高图像对比度。利用 YOLO 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快速准确地识别出低照度环境下的河蟹,识别准确率达到 98%,平均耗时 50ms。获得河蟹生长、分布信息后测算出河蟹养殖密度,为全自动均匀投饵作业船精准投饲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37.
一种新的计算混合先验中继承因子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成败型试验中,历史样本与现场样本异总体对可靠性评定的影响,分析了使用混合先验分布的合理性,给出了用Kullback信息量确定混合先验分布中继承因子的方法,并在算例中对该方法与其他方法进行了比较,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8.
康德感性、知性、理性的知识学框架一直被学界视为经典,但远不能说业已完善.文章以胡塞尔先验哲学为背景并引入皮亚杰的先验范畴思想,在相互比较中再次对康德知识学进行考察.经梳理发现,应该对康德知识学中的基本问题进行如下改造:其一,先验范畴作为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认识形式,绝非先天就有的,而是先验主体在意识活动中发生发展而来,包含"概念"和"前概念"两层基本结构,并均有"内容"与"逻辑"两个方面;其二,知识是主体在意识中"发生—构造"而来的,其中,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呈现出既相关又不同的发生发展路径;其三,历史中"发生—构造"而来的习性的认知,会对认识主体当下构造的知识内容与结构起到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39.
刘士林从思想史语境中发掘文明精神结构——真善美——的工作目标具有先验批判品格,富于理论建树意义。然而历史语境的经验性使其夹带某种与先验批判的纯粹逻辑普遍性要求的不一致性,成为一种不纯粹的先验批判。其消极影响是,这种先验批判的论断有效性缺乏必然保证。因此,应该努力寻找能够完成关于真善美的纯粹先验批判任务的逻辑语境,在这种纯粹先验批判中检验那种历史语境下展开的先验批判的真理性,即在逻辑的东西与历史的东西之间的切合中充分肯定和巩固这种先验批判。为此,笔者将真善美问题依其与存在的直接相关性而向普遍存在形式还原,并从意识存在中寻求超越主客对立的更高抽象水平的普遍存在形式,进而把真善美逻辑地确定为普遍存在形式的不同构成内容分别向特殊存在作评价使用的结果,由此,真善美被具体地统一于普遍存在形式上,并通过意识对存在形式的追求这一中介而成为精神活动的带有动力属性的普遍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