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732篇
科学研究   16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教育》2011,(8):15-15
据澳大利亚《星岛日报》报道,大约22万名英语非母语学生入读纽省公立学校,其中来自华人家庭背景的学生比例最高,占到18%。而且,华裔学生在精英中学入学考试中成绩最出色,表现超越英语背景家庭的学生,令人刮目相看。华裔学生在精英中考中一骑绝尘,2009年2361名华裔学生报考精英中学,超过一半(1242名)获录取。紧随其后的是越裔和韩裔学生,547名越裔学生报考,其中209人获准录取;272名韩裔学生报考,103人获录取。据悉,华裔学生在精英中学入学考试中的优异成绩,提升英语非母语学生的整体表现。  相似文献   
52.
何勇 《教育》2011,(5):5
据《华商报》1月16日报道,陈女士在研究生考试开考前因未带身份证下跪恳求先进考场遭拒,此后该女子收到家人送来的身份证,又因开考已过15分钟被拒绝进考场,再次下跪请求遭拒。不管是公务员考试,还是高考、研  相似文献   
53.
54.
赖星华 《职教通讯》2011,(13):68-72
在探索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律的过程中,涌现了多种入学考试类型。这些类型在不同时期占据不同的地位。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的趋势是统一高考→分类测试→自主招生→开放入学。  相似文献   
55.
即时     
《中国德育》2014,(21):4-4
正1美国:中考新增创造性作文命题SSAT考试是美国、加拿大私立中学的标准化入学考试。据介绍,今年的SSAT考试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中新增加了创造性作文命题。据相关发言人介绍说,以往的作文题目只有一个叙述描写性的作文题,现在新增加一个"创造性命题",让学生二选一写一个。这种创造型写作,需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去完成作文,对于中国考生难度非常大。(光明日报)  相似文献   
56.
随着国家考试信息化进程的飞速发展,考生信息安全的重要性越来越不容忽视,频发的考生信息泄露事件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对考生信息的泄露原因进行了分析,从管理制度、技术规范、法律法规以及个人意识等方面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进行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57.
李木洲  徐星 《上海教育》2014,(14):34-35
由于新加坡教育制度是在原英国教育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没有专设大学入学考试,而是以新加坡-剑桥普通教育证书高级水平会考,也称为新加坡剑桥A水准考试(Singapore—Cambridge General Certificate of Education Advanced Level Examinations,简称GCE“A”Level)为主。  相似文献   
58.
哈佛大学某年入学考试的一道题目将莘莘学子挡在门外,题目是:如何挪动其中任何一个数字(0,1或者2),使"101-102=1"这个等式成立。条件:只能挪动其中一个数字,且只可挪一次,而不是数字对调。其实答案很简单,只需将"102"中的"2"上移,变为10的平方就可大功告成,即"101-102=1"。这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当听到"挪动",大部分人想当然地以为就是左右方的位移,从而完全陷入了一种横向思维中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59.
王宇 《考试》2014,(11):54-55
<正>[影片简介]高考闹心?高考烦恼?高考恐怖?高考是人生必定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一次历练,这一切,在《全城高考》这部影片中,都有着很好的诠释。四个不同的家庭,四个性格不同的少男少女,同时17岁,在面临高考,他们或因为家庭,或因为自己,都面临着人生的抉择。秦鹏,与爷爷一起生活,玩世不恭,擅长音乐、写作。林叶,高考期间父母离婚,因此自暴自弃,想放弃高考。贺帆,家境贫寒,父亲为了  相似文献   
60.
<正>民国时的北京,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有国内一流的学者,也有相对开放的教学资源,这吸引了众多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子。张中行在《负暄琐话》中提到,那时北大红楼附近的沙滩银闸胡同,住着许多旁听的外地学子。沈从文就是这群人中的一个。1923年,爱好文学的沈从文从湘西凤凰来北京求学,准备参加燕京大学国文班的入学考试。但当时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只考了零分,主考官心肠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