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5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隶楷汉字与古文字的结构原理不尽相同,传统的“六书”不适于作隶楷字形的分类标准与类别名称,汉字研究应该揭示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明确它的共时性分类原则,隶楷汉字出现的直观缘由是小篆那圆转的构字线条变成隶书的规则笔画,象形字不能“画成其物”,指事字不能“察而见意”,传统“六书”的基础-象形条例无法继续存在,汉字造字理论就必然会发生变革,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有六种;笔画直接组合法,加笔画法,符号组合法,符号偏旁组合法,会意,形声,这是隶楷汉字的构字方法,简称“新六书”。研究隶楷汉字的构字理论是对传统造字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32.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教学日益走向世界。许多外国人认为,汉字是东方文化的象征,是最令人神往的文字,同时也是最难学的文字。与拼音文字相比,汉字没有固定的、可以提炼分离出来的字母,也没有固定的排列组合方式,更没有规律准确的表音方式。因此,有必要针对汉字特点和造字规律,结合外国学生的知识特点,对汉语教学进行有效的改革,以增强汉字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33.
徐锴《系传》开创了对《说文》多方面研究的先河,在六书问题上,徐锴提出“六书三耦”说,进行初步研究,都不乏新见解。通观六书学史,他的见解对后世的六书研究确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34.
再议转注与假借的造字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六书”作为一种关于汉字结构的传统理论,其性质归属,历代文字学家说法不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对转注与假借的定性。清代学者戴震提出的“四体二用”说多为后代的学者所赞同,将转注与假借划分为用字法,而不是造字法。现对转注与假借的造字意义重新强调,并从造字法的标准———汉字形、音、义三要素、转注与假借的造字功能的特点等几个新的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5.
孔德琴 《学语文》2007,(6):41-42
语文教学中,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识字和辨词。基础汉字往往具有较显著的表意性,因此,语文教师具备一定的文字学知识,具有分析汉字形体的能力。对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由汉字的形体入手,分析其意义,始于《说文解字》。  相似文献   
36.
倪佳 《学语文》2011,(6):80-80
汉字是表意文字。早期的汉字大多是据义构形的。所以,从早期的汉字字形上,可以分析出这个字在造字之初的意义。传统的字形分析方法是“六书”,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用“六书”中的前四书来分析字形进而说明字义的(转注和假借是研究造字过程中字与字的关系的,不是结构分析)。而有些专家认为汉字结构只要分成两类就够了,一类是象形,即直绘其形;另一类是形声,即半绘形半注音。这种分法其实就是把指事和会意看成是复杂的象形。不管哪种分法。都说明汉字的字形和字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文源》在"说文学"和古文字考释中,被广泛地征引,但至今未得到学界的充分重视,近年来,《文源》的研究见于叶玉英与田胜男的两篇硕士论文,但与其学术价值相比,研究还不够充分,值得挖掘的地方还有很多:如其学术思想的来源、学术创新以及对学界的影响,等等。  相似文献   
38.
汉字发展到今天不仅是交流信息的语言符号,更被视为有着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其独特的装饰感、象征性或造型研究的价值都超越了其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功能而成为艺术,并被广泛应用于视觉设计的诸多领域。本文的重点在于以视觉文化思维的研究视角,用汉字的造字法则"六书"来解读汉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和思维,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汉字造型之美。  相似文献   
39.
唐代贾公彦的《周札义疏》、《仪礼义疏》对群书纵横涉猎,内容十分丰富.其中有关“六书”的论述颇多,主要体现在对“六书”名称的说解和对形声字、会意字的具体分析说明中.文章对这些内容作一梳理阐发,借以管窥贾公彦文字研究的成就.  相似文献   
40.
《说文解字》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其研究从古至今未曾中断。清代对于《说文解字》研究比较著名的当属说文四大家,选择其中的两家——段玉裁和王筠,以他们的《说文解字注》与《说文释例》为例,对其关于"六书"理论的阐述对比研究,从而明晰二者之间在"六书"系统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