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1篇
教育   60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坛经>关注人生,肯定人生价值.其主要内容为:人是本源,凡夫即佛,众生平等的人的本质论;自修自度,修心见性,顿悟成佛的人生价值观.<坛经>的人生价值论是对传统佛教的革新,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2.
一、引言 《坛经》是唐代禅宗六祖惠能(638-713)讲授佛法的语录,由其弟子法海所记,是佛教禅宗的一部重要典籍,在佛学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由于《坛经》是六祖当年讲法授成的口语实录。  相似文献   
33.
本文探讨了敦煌本《六祖坛经》的修辞方式省略、引用、比喻等。  相似文献   
34.
一切宗教所要解决的最根本的问题都是生死问题。生死事大,世上每个个体都要经历一遍,元人可以逃脱,宗教中的转世轮回,天堂地狱等等理论能使人们在蒙昧的状态下得到一丝安慰。然而,生前死后之事终究虚妄,对大多数人来说。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乃是“领取而今现在”,如何从现世的苦难中解脱出来才是宗教的首要任务,因此,各种宗教都力求通过某种修行方法使教众的心灵得到净化、升华,从而在思想上出离尘世苦难、获得心灵慰籍、重返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5.
禅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它把心性作为理论基石。心的内涵涉及到审美本体论。在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的过渡期中,北方禅宗以心为根本的思想,已使禅法由外在的形式向内在的感悟倾斜,从而将禅修行变成了纯粹的心灵体验,这是过渡的第一阶段。而以慧能为代表的南方禅宗提出的“即心即佛”的命题,则是过渡的第二阶段。他们把心性自觉、心灵体验提升为自心自悟式的刹那间的自我肯定,但他们却未摆脱人性与佛性、污染心与清净心的二元分别。而南禅发展到马祖道一的阶段,他在继承“即心即佛”和般若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般若空观的原理,认为“即心”即被心缚,“即佛”即被佛缚,把“心”、“佛”都视为空的。为了防止学人对“即心即佛”的执著,他最后提出了“非心非佛”的命题,让心灵回到那“空诸所有”的恬明之境——诗意栖居之所,放射出人性美之光。因此,可以说从慧能的“即心即佛”到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再到“非心非佛”的转换,展示出南宗禅学及其美学思想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36.
禅宗传入中国后,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延续了印度禅宗的"止啼"宗旨和自由精神.虽然教授方法发生一些改变,但诸如机锋、棒喝、体势之类的教授方法只起启发作用,无实质性内涵.慧能没有改革禅宗,跟迦叶和达摩一样,他所做的只是指示方向,引导更多人踏上探索精神自由、灵魂安宁的漫漫旅程.  相似文献   
37.
敬畏经典     
正我小时候,在外祖父身边长大。当时,家中各类设施简陋,唯有一柜子的书类别甚多。在我师范毕业那年,外祖父去世了。我从书柜里取下他生前最常读的两本青灰色封面的书——《古文观止》。扉页上,外祖父在他的姓名之上写下了"敬畏文墨"四个字。当时的我,却并不能懂得"敬畏"二字的内涵,更不明白文墨何须敬畏。多年来,已有多个版本的《古文观止》收藏在我的书柜,但这两本却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慢慢地,她已书页发黄,我也隐隐约约在与她的朝夕相伴中,细  相似文献   
38.
盛唐诗的"有我"与"无我",与当时的佛禅思想颇有契合之处.概言之,盛唐诗的"有我"即是"吟咏情性",这是与此前初唐奉帝王之命而作的应制诗等宫廷诗最大不同,这正是当时慧能南宗禅的理论核心"佛性论"在诗坛上的表现.也正因为禅宗思想的渗入,盛唐诗虽"吟咏情性",但并不滥情,它既有真性情,却又超越了情性,达到了一种"无念"、"无相"、"无住"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之洒脱、超逸,就在这种大自然"光采与我同"的境界中,诗人得到了极大的精神愉悦与难以言说的解脱自在,盛唐诗也达到了圆融澄澈的"无我"境界.  相似文献   
39.
六祖慧能     
惠能(638—713年),一作慧能,唐代僧人。中国佛教禅宗六祖,禅宗“南宗”的创立人。俗姓卢,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幼随父流放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  相似文献   
40.
禅宗是中国化佛教的精华,而明代理学的代表是王阳明的心学.禅宗的看山祖慧能之禅法与王阳明的大弟子王畿之功夫论接近,就是所谓顿教(顿法).禅宗内慧能之禅法为正统,而儒学内王畿之功夫论未必为正统.虽然两教之价值观有不同,而在成佛与为圣之功夫来说,具体修行过程,该体验类似的阶段.若这个主张成立,则可能立一个假设:慧能之禅法为正统,则王畿之功夫论不必为非正统;王畿之功夫论不为正统,则慧能之禅法也不必为唯一的正统.这种假设能供新的视角于我们,助于脱离接踵而去的固态依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