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187篇
科学研究   65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5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作为一名主流媒体记,尽最大努力寻求与读的共鸣,让读在自觉不自觉中接受教育和熏陶,才能做到权威性、指导性、吸引力与感染力的完美结合,才能发挥出媒体最佳的宣传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2.
周博文  大桥 《音乐世界》2008,(17):100-103
Sports&Music 都被誉为没有国界的交流方式,人们可以从中获得同样的共鸣。运动和音乐的融合越来越普遍,1+1>2的效应让两者更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本期 Sports,让我们一起透析运动音乐风的3种非凡境界。  相似文献   
123.
口语交际课的一个最显著特点就是互动,它是在说与听双方的互动过程中培养学生表达、倾听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养成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习惯。可以说,互动是口语交际课的一个重要特  相似文献   
124.
<正>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增加智慧",更在于"陶冶性情,净化心灵,育德导行",即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注重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美的情感、美的心灵、美的思想、美的行为,提高素质,完善人格。然而,我们习惯了的传统教学,对于情感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在实施语文新课程的  相似文献   
125.
<正>一、注重备课细节,别因计算机的存在而流于形式一堂精彩的课是细细地"磨"出来的,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依据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  相似文献   
126.
杨珏颖 《中国教师》2010,(Z1):294-294
教学是师生之间全方位交流和碰撞的过程,不光是知识的传递,也是情感交流合作的运用。语文教学渗透着强烈的情感教育。语文教师应运用情感的语言、体态去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体验。把教材的"此情此景"变成学生的"我情我景",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推进,入情、动情、移情、抒情。在教材━━学生━━教师之间驾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7.
冯骥才先生的散文脍炙人口。它扎根民间,来自乡土,所以泥土清香馥郁,生活气息扑鼻。像《珍珠鸟》,仿佛就是冯先生用灵动的音符谱就的音乐,曼妙无比,令人流连,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尤其是有过乡村生活经历的人。然而,对于在城市里长大、才十来岁的孩子来说,要读懂该作并与之产生共鸣,可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在观摩完长沙市雨花区长塘里小学黄平老师执教的《珍珠鸟》之后,那份担忧便纯属多余了——这堂课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28.
《大中专文苑》2010,(2):78-79
心动篇 2009年第11期《你一定会听见的》1用心灵倾听[2009-12-2815:25|By:鲁慧华] 上帝赐予了我一双耳朵,让我去聆听自然,上帝赐予了我一颗心灵,让我去聆听生命。  相似文献   
129.
最佳唢呐音色是通过人体对乐器的全方位调控获得的,不同的演奏方法将产生不同的演奏效果,而实现人体对声源与共鸣管的合理调控,是唢呐演奏者获得最佳演奏效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0.
徐珍红 《鄂州大学学报》2010,17(1):65-67,75
中国歌唱者中有一部分声音尖细、清脆的适合民族唱法的歌唱者。有一部分声音浑厚、共鸣极强的适合美声唱法的歌唱者,然而绝大多数歌唱者的嗓音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要适应绝大多数歌唱者的“民美”嗓音,“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交融式教学”的研究在我国声乐教学领域中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最大的区别就在咬字位置和共鸣腔体的应用上,因此.在“民美”唱法教学中除改变咬字位置外,更多的要从共鸣的角度来协调统一。巴巴罗一帕里,玛米夫人①的《嗓音共鸣》提出:人的全身是嗓音的音板,在良好的歌唱中,人的全身是一个复杂的嗓音共鸣腔,接受并传达发自声带而传向四周的振动。“民美”唱法的声音就是这样一个“全共鸣”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