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9篇
教育   4179篇
科学研究   344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88篇
综合类   145篇
文化理论   33篇
信息传播   9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6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434篇
  2013年   450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601篇
  2010年   492篇
  2009年   490篇
  2008年   582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392篇
  2005年   297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罗朝民 《中国德育》2007,2(5):46-47
从2003年起,学校每年都组织全校学生评选“我最喜爱的老师”,三年里我每次都以最高分当选。总结自己的从教经验,我觉得,如果说有一些心得的话,归结起来就是一个“爱”字,对学生付出爱,同样也会收获爱。  相似文献   
132.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以生动感人的例子,论述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真诚地关爱那些“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133.
俗话说风水轮流转;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正如中山装,旗袍隔一些年就要流行一下一样,职场也是如此,纵观2005年的职场。人们不难发现,不少以往求职时的弱势群体却成了抢手的“香饽饽”,什么原因呢?职场成熟然也,职场专家预测,在新的一年中,以下特殊群体身上的“金子”将被用人单位所青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4.
135.
赵美凤 《中国德育》2007,2(8):90-92
学校德育需要研究,开辟“行动研究”栏目的初衷是想让更多关注学校德育研究的读者有一个交流经验、分享情感的半台。德育研究应当是一种扎根在孩子和教师生活中的教育行动,应当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希望更多读者到这个属于我们大家的园地里来讨论德育研究应持的价值取向、目标选择和方法追求,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分享做研究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136.
近几年,“教师暴力”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其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法律制度上的缺陷,也有社会观念、教育体制、教师素质等方面的因素。以法律的视角观之,施暴教师视其情节,应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我们应该通过完善教育立法,转变教育理念,加强教育执法、监督力度等手段,消灭教师暴力,保护学生权利。  相似文献   
137.
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弱势群体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一、就业弱势群体问题的提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国际上通常认为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初始阶段,更多的青年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有所缓解。大众化高等教育意味着“精英教育”的结束和就业大众化局面的到来。在“精英教育”时期的毕业生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高校毕业生由政府高度计划统一分配,不存在就业弱势群体。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实施“中期改革方案”时期,由于毕业生在“双向选择”中处于主导地位,也没有出现就业弱势群体问题。高等教育大众化初期出现的毕业生就业难,在宏观层面上是社会需求与高校…  相似文献   
138.
和谐师生关系,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和要求。教师应该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并且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及合理运用和自我的不断完善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效果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39.
“班主任做得好,学生一生难忘,做得不好,学生终生遗憾。”我们常常用这句话来鞭策自己。两年前,有位老师和我们说过一件事,他受远方朋友的委托给一位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按她父母的意向,叫她填报师范专业比较理想,但总是动员不了她,她说:“只要不当老师,什么我都可以报。”问她为何不想当老师,她笑着说:“看到我们班主任做工作那么辛苦,背后许多学生还恨他,想到这我们就不想当老师了。”这件事对我们触动很大,深感做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如何在做班主任工作中减少学生的“恨”,如何使学生对老师的“恨”转变为“钦敬”,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我们认为可以从改变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从“以人为本”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0.
眼睛的比喻     
刘侣燕 《师道》2004,(5):38-39
从事小学中年级教学的这几年。我深切地体会到:孩子们对老师的选择不是看谁的学问大,而是看谁与自己最亲近。除了生就一双灵动、传神的眼睛之外,还需要一些特殊的关爱。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就是我成为孩子王的法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