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488篇
科学研究   21篇
各国文化   41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42篇
文化理论   14篇
信息传播   31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提起《庄子》,人们脑海常跳出这样一句话:“这是中国古代典籍中甚难理解的一部书!”说它难理解,并非只是文字不好懂,而是即便字面意义已经了然于心,仍然难以捕捉到它的思想真谛。也因此,历代研究《庄子》的人络绎不绝,研究内容涉及到文献整理与注疏、文本考释、文章学解读、哲理阐释,以及美学、文学、神话学、语言学、意象学等各个方面。近年来,有关《庄子》学术史、后人读《庄》成果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72.
《论语》是儒家典籍"四书"之一,是我们古代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来学习,不仅能在完成必修课零星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培养学生文言语感,提高文言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也可借此培育学生的个人精神品格,使儒家思想中的精义在21世纪得以传承和延续。一、对《〈论语〉选读》课实施分层教学的缘由虽然,《论语》作为语录体散文,文辞简略,浅显易懂,但由于与当今时代距离太远,对于那些平常对学习文言文相对比较排斥的学生而言,无疑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  相似文献   
73.
74.
马莹 《出版广角》2021,(6):68-70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继往开来的强大精神支撑.随着新媒体时代文化类创新节目的蓬勃兴起,在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汲取精神养分已成为国家和人民精神赋能的有益选择.文章以《典籍里的中国》为切入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见微知著,分析该节目的文化价值,以及其在传播中华民族精神过程中的精神贡献.  相似文献   
75.
根据对现存云南彝文文献《乍部叙谱书》的资料记载,对叙谱书中与乍部分支有关的地名、对叙谱书中记载的有关乍部支系与人名以及有关叙谱书中记栽的祭祖承业记述的谱系进行了梳理与考释,从一个侧面揭示和探究了彝族六祖乍部在西南分支、迁徙的史实。  相似文献   
76.
动词拷贝结构作为一种较为新兴的、使用频率较高的特定句式,其中所包含的两个动词性成分是具有相同句法地位的结构体。通过典籍中相关构式成分的演化、附加语分布、体标记附着等证据可以证明,动词拷贝结构的生成是基于无形并列模式下的移位推导。  相似文献   
77.
滕颖娟 《教师》2014,(34):9-9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是自然赋予人类的礼物,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心灵跳动的声音。音乐美学家汉斯立克曾说:“诗和画等艺术是说服我们,音乐是突然袭击我们。”我国古代典籍《乐记》中就谈道:“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  相似文献   
78.
容理诚 《师道》2014,(9):30-30
我们为什么阅读文言文?第一,为提升语文的素养,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第二,为传承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因为大部分文化典籍,即所谓的“国粹”,是用文言文写成的。  相似文献   
79.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骨子里痴恋中国传统文化的男女并非个别,但他们畏惧古代典籍的森严壁垒,虽心向神往,却裹足不前。电视台热播的"百家讲坛"确实听着热闹,看着气派,但纰漏和硬伤不少,主讲者的水平参差不齐,秀场的大锅饭营养有限,但它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是一部兴趣发生器。我曾生发奇想: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甚大,代表人物甚多,倘若采用树形结构来呈现它,初学者的感性认识必定更加清晰和完整。这个念头久久盘旋于脑海中,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80.
张峻源 《大学生》2014,(8):44-45
正在台湾传道、授业的教授不少有鲜明的个性。就像容妹妹和劲哥哥一样,他们大多不吝惜表现自己的个性。这也是他们可爱的地方,愿意融入课堂,亦愿意承继道统。这是一种很真切的存在感,而非在电视上口无遮拦的教授。陆生杂志向台湾某大学中文系教授约稿的时候,三十封约稿信竟然收到了大半教授的规范回复,这完全出乎了编辑部陆生的意料。无论愿意执笔与否,至少他们都表达了最基本的尊重。所以这里的文字不仅仅是在介绍,而是悄悄地表达一种敬意,对那些曾经给我们希望和尊敬的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